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中之阳

阴中之阳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以属于阳性的事物,居于阴位而名。《素问·金匮真言论》:“鸡鸣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天覆地载,万物方生……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猜你喜欢

  • 马印麟

    【生卒】:1646~约1735【介绍】:清医家。字长公,古青(今山东益都)人。三世业医,尤精儿科。因见小儿脐风夭折者甚众,遂辑《保婴秘诀》(1696)。详论婴幼儿之产出、断脐、洗浴、哺乳等调护法。倡断

  • 女科秘旨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 酒癥

    即酒癖。详该条。

  • 老虎刺叶

    见《江苏药材志》。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 血瘕方

    《类证治裁》卷八方。干姜、炙乌贼骨、桃仁各一两。为末,每服一方寸匕,酒送下,日二次。治血瘕,经行劳动感寒,留络不去,腰腹急痛者。

  • 热者寒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热症要用寒凉的方药治疗。热证有表、里、虚、实之不同。表热证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里热证,实者用清法通里攻下,虚者则用甘凉养阴透热或滋阴清热等法。

  • 曲发

    经穴别名。《太平圣惠方》:“曲发二穴,在耳上发际曲禺陷者中,鼓颌有穴。”后《针灸聚英》等作曲鬓,见该条。

  • 脾热痿软

    病证名。指膏粱积热,湿热伤脾所致的痿证。《症因脉治》卷三:“脾热痿软之症,唇焦齿燥,口干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转侧,纵缓不能举动,此《内经》脾热痿弱之症也。”治宜清热化湿。水湿生热者,可用栀连平胃散

  • 玉果

    见《药材学》。为肉豆蔻之别名,详该条。

  • 三棱草根

    见《中药志》。为香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