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仁
【介绍】:
见陈实功条。
【介绍】:
见陈实功条。
骨伤科专著。2卷。薛己撰。刊于1529年。上卷首载正体主治大法凡19条,次载作者对扑伤、坠跌、金伤及汤火伤三类病的医案共64种病证。每证1~3例不等;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全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紧密。解放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厥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九月之时,故名之曰季秋痹也。”详足厥阴经筋病候条。
【介绍】:清初针灸医家。字芑斋。浙江慈溪人。工诗文,善书法,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幼年多病,每留心方术,长为医,以为去病神速,无过于针灸。而针刺、艾火,如审穴不慎必伤筋节、元气。故于“雷火针
古代医书分类名称之一。西汉时将医书分为四类,即: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神仙主要是研究、探求长生之道。《汉书·艺文志》卷三十:“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
疫病的传播方式之一。指虽未接触病人,但经自然界的空气、水源等的传染而受病。《温疫论》上卷:“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
出《痘疹精详》。即奶麻,详该条。
出《吴普本草》。为卤碱之别名,详该条。
《外科真诠》方。锅煤一两,松香(童便淬三次)、杏仁、青黛各七钱,铅粉一两半,铜绿三线,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五钱,冰片、麝香各一钱。为末,烛油调膏,敷患处。治久年烂脚,小儿头疮,及汤火疮毒。
【介绍】:见朱肱条。
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简称外治,或名外取。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内经》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烟熏等,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