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肿

风肿

病症名。①肿病之一,出《灵枢·五变》,又称痛风肿痛风身肿。《丹溪心法·水肿》:“风肿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医学入门·水肿》:“风肿,即痛风肿者,肿面多风热,肿脚多风湿关脉浮洪弦者,风热湿三气郁而为肿,因脾土不足,木火太盛,胃中纯是风气,所以清气不升,腹作胀,浊气不降,大便闭涩,经曰,中满泻之于内者是也。外症走注疼痛,面皮粗,麻木不仁,先服三和散,次服小续命汤,大便闭去附子,加槟榔、牵牛,日久者,金丹,风从汗散故也。虚弱不敢汗者,四君子汤加升麻柴胡苍术防风。汗多者,防己黄芪汤。”《证治汇补·水肿章》:“风肿走注疼痛,皮粗麻木,即痛风身肿是也。”②外科病证之一。《诸病源候论·风肿候》:“凡人忽发肿,或着四肢,或在胸背,或着头项,……久不瘥,气结盛生热,乃化为脓血,并皆烂败,则杀人。”

猜你喜欢

  • 食劳疳黄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又名食劳黄、黄胖。多因脾虚宿有食积,劳伤过度,湿热虫积所致。症见肤色萎黄,面浮足肿,口淡口苦,脚痠,气急,腹胀泄泻,脉虚弦等。治宜培脾益血,清化湿热。方用大温中丸、小温

  • 神农本草经

    我国最早的一种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一说战国时期)。本书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药物学的成就。原书早已失传,其文字则经辗转引录,仍保存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 七叶麻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蒴藋之别名,详该条。

  • 气端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足十趾之尖端。主治脚气,足趾麻痹,足背红肿;并用于急救。直刺0.1~0.2寸。艾炷灸3壮。

  • 胀满

    病证名。多由脾胃损伤,致气壅滞而成。清·潘楫《医灯续焰》:“胀谓胀于外,满谓满于中,排脏腑而廓胸胁,急皮肤而露筋脉,脐凸腰圆,鼓之如鼓,胸腹之疾也。间亦有胀及于头面四肢者,与水肿大同小异,而此则无水也

  • 生乳丹

    见《傅青主女科》卷下。即通乳丹,见该条。

  • 司马承桢

    【介绍】:人名。唐代道士。字子微。温州人。师事潘师正,学辟榖导引之术,颇著成效。武则天(公元690年)至玄宗(公元750年)之间,曾多次被召见。后定居于王屋山。卒年八十九岁,谥贞白先生。著有《天隐子》

  • 盛则泻之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经脉》。邪气壅盛,正气未衰,属实证者,针刺时可用泻的手法治疗。详针刺补泻法条。此原则亦用于方药治疗。

  • 喜膈

    五膈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四肢倦重,身常发热,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名曰喜膈。”参见五膈条。

  • 吴坤安

    【介绍】:见吴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