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髓蒸

猜你喜欢

  • 食积寒热

    指食积而兼寒热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脚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证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

  • 痘麻烂角

    病证名。系因痘麻余毒未清,复受风邪而发(清·聂子因《眼科易简补编》)。症见眦角红赤糜烂,痒痛喜拭。治宜祛风清热解毒。用解毒消风散,血热重者加紫草、丹皮。

  • 医案类录

    见中西医粹条。

  • 清肠泄热

    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从而达到清热、去湿、止血、止泻、止痛等目的。常用如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 程门雪医案

    医案著作。上海中医学院编。此书共载程氏医案168则,包括22种病证。处方精炼,用药轻灵。1982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沈之问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自号无为道人,履贯生平未详。其曾祖父沈怡梅曾在福建、河北等地搜集不少关于治疗麻风的秘方,后曾经其父沈艾轩加以补充。他在此基础上,又把自己在江湖各地搜集到的治疗麻风

  • 吕震名

    【生卒】:1798~1852年【介绍】: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

  • 太乙神针

    ①针灸书。1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十八世纪中(清雍正年间)。又称太乙针。原是在药卷灸法的一种形式即雷(神)针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处方而重新命名的,有其一定的疗效和特点。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种疗法。首载太

  • 一块瓦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金耳环之别名,详该条。

  • 寒湿

    ①病邪。致病则阻滞阳气的运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濡写血溢。”②病证。由于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