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鬼胎

鬼胎

旧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①属癥瘕一类病证。因妇人素体虚弱,七情郁结,气血凝结不散,冲任经脉壅滞不行所致。《傅青主女科》:“腹似怀妊,终年不产,甚则二、三年不生者,此鬼胎也。其人必面色黄瘦,肌肤消削,腹大如斗。”治宜调补正气为主,继以攻积之药。方用荡鬼汤(《傅青主女科》:人参当归大黄雷丸川牛膝红花丹皮枳壳厚朴桃仁)或雄黄丸(《证治准绳》:雄黄鬼臼莽草丹砂巴豆獭肝蜥蜴蜈蚣)。②指假孕而言。包括气胎血胎痰胎等。详见各条。③相当于葡萄胎。《萧山竹林寺女科·鬼胎》:“月经不来,二、三月或七、八月,腹大如孕,一日血崩下血泡,内有物如虾蟆子昏迷不省人事。”治宜气血双补,方用十全大补汤,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猜你喜欢

  • 水陆二仙丹

    《洪氏集验方》卷三方。芡实、金樱子。取芡实连壳捣碎晒干为末;金樱子去刺捣碎,甑中蒸令熟,用所蒸汤淋二、三遍,取所淋金樱子汁入银铫内慢火熬成稀膏,与芡实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治肾虚,男子

  • 阴火

    指饮食劳倦,喜怒忧思所生之火,属心火。元·李杲《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脾胃气虚,则……阴火乘其土位……。”

  • 治血三法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血证的三大治法。即血虚用补法,血瘀用通法,血热用清法。

  • 栝蒌牛蒡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方。栝蒌仁、炒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连翘、皂角刺、金银花、甘草、陈皮各一钱,青皮、柴胡各五分。水煎,入煮酒一杯和匀,食远服。治乳痈,红肿热痛,寒热往来者。

  • 牛鼻漏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漏与曲尺痔相似,形状如牛之鼻孔。”故名。参见曲尺痔条。

  • 中西医结合

    指中国在五十年代制定中医政策后所实行的一种发展医学事业的措施。早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一部分中医试图用解剖、生理知识印证中医理论,或以中药、西药配合治病,称为中西医汇通派。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

  • 原病集

    综合性医书。明·唐椿撰于1474年。5卷。本书共分元、亨、利、贞四类。“元类要法”又分上、下卷,为医学总论部分,分论医学习业、诊候、药性、察病、治法、经络等。“亨类钤法”、“利类钤法”各1卷,分论风、

  • 凌霄藤

    见《常用中草药配方》。为紫葳茎叶之别名,详该条。

  • 青风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青风。为五风变内障之一。多由肝肾阴虚,风火升扰所致。“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晴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矇日进,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

  • 嗅鼻瓜蒂散

    《卫生宝鉴》卷十四方。瓜蒂十四个,母丁香一个,黍米四十九粒。为末,每用半字,临卧先含水一口,嗅药入鼻。治黄疸,遍身如金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