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魄门

魄门

又称肛门。《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魄为粕之通假字,魄门即粕门。饮食糟粕由此排出体外,故称。魄门的开合由心神支配,又与前阴同为肾之开窍,饮食糟粕的排出与脾的运化、肺的肃降、以至肝的疏泄作用均有密切关系,而魄门把浊物糟粕排出体外,亦有利于五脏的正常气化活动。

猜你喜欢

  • 保生要录

    养生类著作。宋·蒲虔贯注。作者生平及成书年代不详。本书分养神气门、调肢体门、论衣服门、论饮食门、论居处门、论药食门六节。大多集选前人。它所反映的养生学思想主要是重视饮食起居的日常摄养,导引按摩的自我锻

  • 牡痔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症为肛边生痔,如枣大,时痛时痒,或下脓血;或肛内生小肉,上有孔窍,根蒂较小。相当于肛漏或混合痔。

  • 虫心痛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虫扰所致的心痛。《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六:“论曰,诸虫在人身中,若府藏平调,则自安其所,若藏气虚弱,或因食肥甘过度,致动肠胃间诸虫,其虫往来上攻于心络,则令人心痛。痛

  • 小儿面疮

    病证名,指小儿面部生疮,有脓或黄水渗出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面上忽遇有经络虚隙,为风、湿、寒、热所乘,搏于气血则生其疮,或如火烧,或出脓,或出黄水,日久不能愈瘥。”其证类似浅脓疱病,治宜内服

  • 捻转行气

    行气法之一。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金·窦汉卿《金针赋》:“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据针灸临床实践,捻转的手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加强传导,但对针感传导方向的影响似无

  • 失说物望

    古病名。精神神志病之一。《世医得效方·怪疾门》:“卧于床,四肢不能动,只进得食,好大言,说吃物,谓之失说物望病。治如说食猪肉时,便云你吃猪肉一顿,病者闻之即喜,遂置肉令病人见,临要,却不与吃,此乃失说

  • 目昏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又名眼昏、目昧、目昏昧、目瞀、目暗不明、眼暗、眼闇、目茫茫、目、目、视物。为视物不明的证候。《灵枢·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如久病虚羸,气血两亏;

  • 折肱漫录

    医话著作。6卷(一作7卷)。明·黄承昊撰。初刊于1635年。黄幼年多病,自称“凡方书所载之症十患四五,本草所载之药亦十尝四五。”遂取“三折肱成良医”之义,题名为《折肱漫录》。书中记录了黄氏亲身阅历,分

  • 膝中

    膝盖骨外侧中点。《灵枢·骨度》:“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张景岳注:“膝中,言膝外侧骨缝之次。”

  • 一滴金

    即一滴金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