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丁香树皮

丁香树皮

《中药大辞典》:丁香树皮

药材名称丁香树皮

拼音Dīnɡ Xiānɡ Shù Pí

别名丁皮(《纲目》),丁香皮(《本草求原》)。

出处海药本草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皮

性味《纲目》:"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治中寒脘腹痛胀,泄泻,齿痛。

①《海药本草》:"治齿痛。"

②《纲目》:"心腹冷气诸病,方家用代丁香。"

③《本经逢原》:"治腹胀、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丁香树皮

药材名称丁香树皮

拼音Dīnɡ Xiānɡ Shù Pí

英文名Clovetree Bark

别名丁皮、丁香

出处出自《海药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aromaticum(L.) Merr. Et Perry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原形态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散寒理气;止痛止泻。主中寒脘腹痛胀泄露泻;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脐。

各家论述1.《海药本草》;治齿痛。2.《纲目》:心腹冷气诸病,方家用代丁香。3.《本经逢原》:治腹胀。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紫珠叶

    药材名称紫珠叶拼音Zǐ Zhū Yè英文名Bigleaf Beautyberry Leaf别名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

  • 防己

    《中国药典》:防己药材名称防己拼音Fánɡ Jǐ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浙江]、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

  • 刺梨子

    药材名称刺梨子拼音Cì Lí Zǐ别名文光果、刺槟榔果、木梨子、缫丝花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以根及果入药。夏季采果,秋季挖根,晒干或

  • 白花九里明

    药材名称白花九里明拼音Bái Huā Jiǔ Lǐ Mínɡ别名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riparia (B

  • 白带草

    药材名称白带草拼音Bái Dài Cǎo别名雀儿菜、野养菜、米花香荠菜。出处本品系地方性草药,其原植物碎米荠之名始见于《野菜谱》,云:"碎米荠,如布谷,想为民饥天雨粟,官仓一日一开放,造物生生无尽藏,

  • 麻风树

    药材名称麻风树拼音Má Fēnɡ Shù别名羔桐、臭油桐、小桐子、芙蓉树来源大戟科麻风树属植物麻风树Jatropha curcas L.,以树皮和叶入药。四季可采,多鲜用。性味苦、

  • 大叶千里光

    药材名称大叶千里光别名松筋藤、滇南千里光来源菊科大叶千里光Senecio hoi Dunn,以藤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味辛、微苦,微温。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肌腱挛缩,小儿

  • 山枝根

    药材名称山枝根拼音Shān Zhī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的根或根皮。秋末采集。性味甘苦辛,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辛,微温。"功能主治补

  • 鸽卵

    《全国中草药汇编》:鸽卵药材名称鸽卵拼音Gē Luǎn别名家鸽卵、鸽蛋来源鸽形目鸠鸽科家鸽Columba domestica Gmelin;原鸽Columba livia,以卵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 黄明胶

    《中药大辞典》:黄明胶药材名称黄明胶拼音Huánɡ Mínɡ Jiāo别名水胶(《外台》),牛皮胶(《本草图经》),海犀胶(《纲目》),广胶、明胶(《本经逢原》)。出处《食疗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