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中华蹄盖蕨

中华蹄盖蕨

药材名称中华蹄盖蕨

拼音Zhōnɡ Huá Tí Gài Jué

英文名Chinese Lady Fern

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蹄盖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sinense Rup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5-60cm。根茎短而斜升,顶端密被褐棕色、披针形和卵状披针形全缘的大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25cm,深禾秆色,连同叶轴和羽轴被疏小的鳞片,基部膨大,向下尖削;叶片草质,光滑无毛,长圆披针形,长25-35cm,宽12-15cm,下部稍狭,沿羽轴下面有少数腺毛,三回羽裂;裂片约20对或更多,互生,斜向上,近无柄,狭披针形,基部2-3对稍缩短,中部的羽片长7-10cm,宽约3mm,钝头,边缘浅裂成锯齿状的裂片,小裂斜上,先端有微齿,基部以狭翅相连;叶脉在裂片上2-3叉,伸达齿端。孢子囊群长形或短线形,少为弯钩形,着生于裂片上侧小脉的下部,每裂片有1个;囊群盖与囊群同形,棕色,膜质,边缘啮蚀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2800m的山谷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等地。

性味微苦;凉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虫。主流感;麻疹;乙脑;流脑;钩虫病;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杀虫的功能。用于防治流感、乙脑、并驱钩虫、蛔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杜茎山

    《全国中草药汇编》:杜茎山药材名称杜茎山拼音Dù Jīnɡ Shān别名踏天桥、山茄子[江西南丰]来源紫金牛科杜茎山属植物杜茎山Maesa japonica (Thunb.) Moritzi

  • 柠条花

    《中药大辞典》:柠条花药材名称柠条花拼音Nínɡ Tiáo Huā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花。夏季采花,阴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治高血压、

  • 三块瓦

    药材名称三块瓦拼音Sān Kuài Wǎ别名地海椒(《四川中药志》),老鸦酸(《湖南药物志》),麦穗七、钻地蜈蚣、断脚蜈蚣、大酸梅草(《陕西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山

  • 短穗兔耳草

    药材名称短穗兔耳草拼音Duǎn Suì Tù ěr Cǎo英文名Shortspike Lagotis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短穗兔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t

  • 广东土南星

    药材名称广东土南星别名土南星、蛇钻头、花伞柄、蛇姜头、蛇纂头、蛇香头来源天南星科广东土南星Arisaema pencillatum N. E. Brown,以块茎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辛,温。有毒。

  • 野豇豆

    药材名称野豇豆拼音Yě Jiānɡ Dòu别名野马豆、山豆根、山马豆、山土瓜来源豆科豇豆属植物野豇豆Vigna vexillata (L.)Benth.,以根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性味苦,

  • 水禾麻

    《中药大辞典》:水禾麻药材名称水禾麻拼音Shuǐ Hé Má别名山麻(《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大水麻、水苏麻(《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苎麻科植物大叶苎麻的根

  • 华千金藤

    药材名称华千金藤拼音Huá Qiān Jīn Ténɡ别名独脚乌桕、金不换[广西、广东]、山乌龟[广东]、石蟾薯[广西]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华千金藤Stephania sini

  • 猴楠

    药材名称猴楠拼音Hóu Nán别名香樟、牛筋条、牛荆树来源樟科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 [C. hupehanum Gamble],以根皮、果实入药

  • 升药底

    《全国中草药汇编》:升药底药材名称升药底拼音Shēnɡ Yào Dǐ别名红粉底来源为加工升药时锅底所留的残渣。生境分部河北、北京、江苏、上海、湖北、湖南。功能主治化腐生肌。主治皮肤溃烂,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