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匙叶黄杨

匙叶黄杨

药材名称匙叶黄杨

拼音Chí Yè Huánɡ Yánɡ

别名黄杨万年青

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雀舌黄杨的根、叶或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xus bodinieri Levl.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挖,洗净,切片,晒干;叶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花春季采集,晒干。

原形态雀舌黄杨灌木,高3-4m。枝圆柱形,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薄革质,叶柄长1-2mm;叶片通常匙形,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长2-4cm,宽8-18mm,先端圆或钝,往往有浅凹口或小尖凸头,基部狭长楔形,叶面绿色,光亮,叶背苍灰色,中脉两面凸出,侧脉极多。头状花序腋生,长5-6mm,花密集,花序轴长约2.5mm;雄花约10朵,花梗长0.4mm,萼片卵圆形,长约2.5mm,不育雌蕊有柱状柄,末端膨大;雌花外萼片长约2mm,内萼片长约2.5mm,受粉期间子房长2mm,花柱长1.5mm,略扁,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1/3-1/2处。蒴果卵形,长5mm,宿存花柱直立,长3-4mm。花期2月,果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平地或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叶多皱缩,薄革质。完整叶通常匙形,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长2-4cm,宽8-18mm,先端圆或钝,往往有浅凹口或小尖凸头,基部狭长楔形,有时急尖。叶表面绿色,光亮,叶背苍灰色,中脉两面凸出,侧脉极多,叶面中脉下半段大多数被微细毛。叶柄长1-2mm。质脆。有的可见腋生头状花序,花序轴长约2.5mm。气微,味苦。

性味苦;甘;凉

功能主治止咳;止血;清热解毒。主咳嗽;咳血;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貒骨

    《中药大辞典》:貒骨药材名称貒骨拼音Tuàn Gǔ别名土猪骨(《四川中药志》)。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鼬科动物猪獾的四肢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貒肉"条。生境分部产于四川。

  • 白芥

    《中药大辞典》:白芥药材名称白芥拼音Bái Jiè别名胡芥(《蜀本草》),蜀芥(《纲目》)。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较粗壮,高达1米

  • 八股绳

    药材名称八股绳拼音Bā Gǔ Sh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有柄马尾衫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hamiltonii(Spreng.)Love et Love va

  • 小报春花

    药材名称小报春花别名癞痢头、山白菜、小蓝花来源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小报春Primula forbesii Franch.,以全草入药。春季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辛、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小杉藻

    药材名称小杉藻拼音Xiǎo Shān Zǎo英文名Fir Algae别名茶米菜、小杉海苔、小葡萄藻、茶叶藻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杉藻科植物小杉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g

  • 荩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荩草药材名称荩草拼音Jìn Cǎo别名绿竹、马耳草、马耳朵草、中亚荩草来源禾本科荩草Arthraxon hispidus (Thunb.)Makino var. cent

  • 蜂药

    药材名称蜂药拼音Fēnɡ Yào别名翠云草、翠羽草、石打穿、水梭罗、家昌金、小爬岩草、地虱子、风轮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疏叶卷柏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kraussi

  • 月桂子

    《中药大辞典》:月桂子药材名称月桂子拼音Yuè Guì Zǐ别名月桂实(《国药的药理学》)。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月桂的果实。原形态月桂(《本草拾遗》),又名:老利儿。常绿

  • 禾叶风毛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禾叶风毛菊药材名称禾叶风毛菊别名线叶风毛菊、占车[藏名]来源菊科禾叶风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Dun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性味微苦,凉

  • 四大天王

    药材名称四大天王拼音Sì Dà Tiān Wánɡ别名大叶及己、四叶对、四大金刚、四块瓦。出处《植物名实图考》云:"四大天王生南安。绿茎赤节,一茎四叶,聚生梢端。叶际抽短穗,开小白花,点点如珠兰。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