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半柱花

半柱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柱花

药材名称半柱花

别名出泡草、白泡草

来源爵床半柱花Hemigraphis procumbens (Lour.) Merr.,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微辛,凉。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痢疾:全草3~5钱,水煎服。

跌打肿痛:鲜全草捣烂酒炒外敷。

疮疡溃烂,湿疹,皮肤瘙痒。全草适量,水煎外洗,并取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半柱花

药材名称半柱花

拼音Bàn Zhù Huā

别名狗泡草、毛虫包、火溧藤、白飘草、白泡草、三失母头、疳积草、出泡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半柱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graphis procumbens (Lour.) Merr. [(Barleria procumbens Lour.;Hemigraphis chinensis (Nees)T. Anders .;Sericocalyx chinensis (Nees )Bremek.)]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颧晒干。

原形态半柱花 亚灌木状草本,高达1m。茎上部直立,有分枝,被粗毛,基部伏地,生根。叶对生;叶柄长4-10mm;生于主茎上的叶长圆形,长达6cm,宽约2.5cm,生于小枝上的很小。椭圆状长圆形,长2-3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两面均被粗毛,边缘有钝锯齿。花为稠密的头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苞片磊覆瓦状排列,其内通常有1朵花,苞片卵形,长约1.5cm,被粗毛,有1长尾,尾长达5mm;小苞片线形,比萼略长;萼5深裂,长约8mm,裂片线状披针形,被粗毛;花冠黄色,长约1.5cm,花管状,下部圆柱形,上部膨大,裂片5,近相等,旋转排列;雄蕊4,两两成对,内藏,花药2室,药室高低不等;子房有胚珠4,花柱线形,短2裂。蒴果线形,长约10mm。有种子4颗。花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蔽之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可达1m。茎略呈方形,节明显,有短毛。叶对生,皱缩,完整无缺叶片椭圆形、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3-10cm,先端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具短柄;边缘具策锯齿;两面疏生糙毛。

性味味微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肿止痛。主痢疾;疮疡;湿疹;皮肤瘙痒;毛虫刺伤;跌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丽江黄芩

    药材名称丽江黄芩别名黄芩来源唇形科丽江黄芩Scutellaria likiangensis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安胎。更年期红崩:丽江黄芩(醋炒),为末,

  • 猪毛参

    药材名称猪毛参拼音Zhū Máo Shēn别名猪鬃草、小猪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普通铁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edgeworthii Hook.[A.caudatu

  • 白猪栗

    药材名称白猪栗拼音Bái Zhū Lì别名滇锥栗、椎栗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剥去总苞

  • 猪脾

    《中药大辞典》:猪脾药材名称猪脾拼音Zhū Pí别名联贴(《纲目》),草鞋底(《随意居饮食谱》)。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脾。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①

  • 点腺过路黄

    药材名称点腺过路黄拼音Diǎn Xiàn Guò Lù Huánɡ别名女儿红、露天过路黄、露天金钱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点腺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hemsle

  • 大独叶草

    《中药大辞典》:大独叶草药材名称大独叶草拼音Dà Dú Yè Cǎo别名化血丹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独叶草的根、叶。秋冬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叉分蓼

    药材名称叉分蓼拼音Chā Fēn Liǎo别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来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为佳)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

  • 海金沙根

    《中药大辞典》:海金沙根药材名称海金沙根拼音Hǎi Jīn Shā Gēn别名铁蜈蚣、铁丝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铁脚蜈蚣根(《江西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根及根

  • 楮叶

    《中药大辞典》:楮叶药材名称楮叶拼音Chǔ Yè别名构叶(《子母秘录》),谷树叶(《简便单方》),酱黄叶(《生草药性备要》)。出处《别录》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叶。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有机

  • 粘鱼须

    药材名称粘鱼须拼音Nián Yú Xū别名龙须菜(《救荒本草》),鲇鱼须草(王安卿《采药志》),金岗薛(《简易草药》),鲢鱼须(《湖北志》),倒钩刺(《中药志》),粘鱼须菝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