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华南铁角蕨

华南铁角蕨

药材名称华南铁角蕨

拼音Huá Nán Tiě Jiǎo Jué

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华南铁角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austrochinense Ch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0-40cm。根茎短而斜升,顶部与叶柄基部密被淡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6-12cm,淡灰褐色或灰禾秆色,向上近光滑或偶有一二鳞片;叶片坚纸质,两面无毛,披针形至阔披针形,长18-25cm,基部宽6-10cm,顶部渐尖并为羽裂,基部不缩狭,向下为二回羽状或三回羽裂,羽轴两侧有狭翅;羽片8-10对,互生,斜向上,有柄,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钝头;末回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浅裂成长短不等的粗钝齿;叶脉上面隆起,下面多少凹陷呈沟脊状,侧脉单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线形,背生于小脉中部,每裂片有1-3个;囊群盖线形,厚膜质,全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的林下湿石上或路旁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利湿化浊;止血。主白浊;前列腺炎;肾炎;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荔枝叶

    《中药大辞典》:荔枝叶药材名称荔枝叶拼音Lì Zhī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枝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生草药性备要》:"浸水数日,贴烂脚。&qu

  • 球核荚蒾

    药材名称球核荚蒾别名六股筋、兴山绣球、水马蹄、鸡壳精、淮角筋来源忍冬科球核荚蒾Viburnum propinquum Hems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

  • 牡蛎肉

    《中药大辞典》:牡蛎肉药材名称牡蛎肉拼音Mǔ Lì Ròu别名蛎黄(《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等的肉。化学成分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5%,牛磺

  • 牡鼠粪

    药材名称牡鼠粪拼音Mǔ Shǔ Fèn别名鼠矢(《本草经集注》),两头尖(陶弘景),雄鼠粪(《日华子本草》),豭鼠粪(《类证活人书》)。出处《别录》来源为鼠科动物雄性褐家鼠等的干燥粪便。性味

  • 翻背白草

    药材名称翻背白草别名白头翁来源蔷薇科翻背白草Potentilla turfos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云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利湿,解毒,镇痛。主治痢疾,风湿痛。外用治

  • 黄花小二仙草

    药材名称黄花小二仙草拼音Huánɡ Huā Xiǎo èr Xiān Cǎo英文名Chinesis Haloragis别名石崩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黄花小二仙草

  • 樟木

    《中药大辞典》:樟木药材名称樟木拼音Zhānɡ Mù别名樟材(《本草拾遗》),香樟木(《药材资料汇编》),吹风散(《广西中药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通常在冬季砍取樟树

  • 偏花黄芩

    药材名称偏花黄芩别名土黄芩[贵州]来源唇形科偏花黄芩Scutellaria tayloriana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治咳嗽,吐血,白痢

  • 合萌叶

    《中药大辞典》:合萌叶药材名称合萌叶拼音Hé Ménɡ Yè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叶。功能主治治痈肿,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捣汁,2~3两。外用:研

  • 白粱米

    《中药大辞典》:白粱米药材名称白粱米拼音Bái Liánɡ Mǐ出处《别录》来源为植物白粱的种仁。原形态粱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粟米"条。性味《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