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大果巴戟

大果巴戟

药材名称大果巴戟

拼音Dà Guǒ Bā Jǐ

别名扣灯、防己、越南鸡眼藤、白鸡屎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大果巴戟天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cochinchinensis DC.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大果巴戟天,攀援大灌木,被于后变淡黄色、广展的长柔毛。叶对生;叶柄极短;托叶膜质,长6-10mm,有时具刚毛状附属体2-3条;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12cm,宽3-5(-6.5)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或浅心形、上面被疏粗毛,下面密被长柔毛,纸质。花序顶生,伞形花序式排列,由4-10个小头状花序组成,头状花序直径6-8mm,有花10-20朵;总花梗长1-3cm,被毛;萼筒近半球形,长约2mm,先端4-5裂,裂片线形或三角形,长短不等,外弯;花冠高脚碟形,长4-5mm,裂片4-5,长圆形,长2-3mm;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聚合果近球形,直径1-1.5cm,先端平压,熟时红色。花期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中海拔沟谷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辛;微苦;凉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宣肺止咳。主风湿痹痛;感冒;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双肾草

    《中药大辞典》:双肾草药材名称双肾草拼音Shuānɡ Shèn Cǎo别名一根葱、秤砣草、坠桃草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葱叶兰的全草。4~5月采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桐根

    药材名称桐根拼音Tónɡ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桐皮"条。性味《河南中草药手册》:"

  • 酸模

    《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模药材名称酸模拼音Suān Mó别名山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头棵、水牛舌头,田鸡脚来源蓼科酸模属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

  • 梨枝

    《中药大辞典》:梨枝药材名称梨枝拼音Lí Zhī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树枝。功能主治《圣惠方》:"治霍乱吐利,煮汁饮。"摘录《中药大辞典》《中

  • 刀口药

    药材名称刀口药拼音Dāo Kǒu Yào别名白胡子狼毒、大叶一枝箭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三花兔耳风的叶。夏、秋采叶,晒干或研粉备用。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直条状,表面土棕色

  • 蒙自木蓝

    《中药大辞典》:蒙自木蓝药材名称蒙自木蓝拼音Ménɡ Zì Mù Lán别名大铁扫把、铁马豆、白豆、多花木蓝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蒙自木蓝的根。夏、秋

  • 草本水杨梅

    药材名称草本水杨梅别名追风七、老五叶、海棠菜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草本水杨梅Geum aleppicum Jacq.,以全草或根入药。夏季采挖,切碎晒干。性味辛、甘,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

  • 平地木

    药材名称平地木拼音Pínɡ Dì Mù别名叶下红、叶底红、矮脚樟、雪里珠、矮脚草、地茶、小青、矮茶、短脚三郎、矮茶荷、矮茶风、矮茶子、地青杠、老勿大、金牛草、千年不大、叶下珍珠、老不大、铺地凉伞、阴山

  • 黄瓜藤

    《中药大辞典》:黄瓜藤药材名称黄瓜藤拼音Huánɡ Guā Ténɡ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茎。6月采。阴干或鲜用。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 橘饼

    《中药大辞典》:橘饼药材名称橘饼拼音Jú Bǐ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等的成熟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性味①《食物宜忌》:"味甘,性温。"②《随息居饮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