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柘木白皮

柘木白皮

《中药大辞典》:柘木白皮

药材名称柘木白皮

拼音Zhè Mù Bái Pí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去掉栓皮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柘木"条。

性味《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凉血,舒筋。治腰痛,遗精,咯血,呕血,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煮汁酿酒,主风虚耳聋,劳损虚羸,瘦,腰肾冷,梦交泄精。"

②《本草汇言》:"养肾固精。"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凉血,舒筋活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腰痛:柘树根皮(鲜)四两。酒炒后,水煎服。

②治咯血,呕血:柘树根皮(去粗皮)一至二两。炒焦,水煎,冲白糖,一日三次分服。

③治跌打损伤:柘树根皮三至五钱。黄酒适量,煎服,连服二至三剂,重伤者连服五至七剂。或用根皮捣烂加酒外敷伤处。(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柘木白皮

药材名称柘木白皮

拼音Zhè Mù Bái Pí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柘树除去栓皮的树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B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剥取根皮和树皮,刮去栓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黄色,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阳光充足的荒坡、山地、林绿和溪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皮为扭曲的卷筒状,外表面淡黄白色,偶有残留来除净的橙黄色栓皮,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树皮为扭曲的条片,常纵向裂开,露出纤维,全体淡黄白色,体轻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根皮含柘树咕吨酮(cudraxanthone)A、B、C[1.2]、D[2]、H、I、J、K[3],柘树二氢黄酮(cudraflavanone)A[4,3],柘树黄酮(cudraflavone)A、B、C、D[5,6],环桂木生黄素(cycloarto-carpesin),杨属甙(populnin),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7]。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利湿解毒;止血;化瘀。主肾虚耳鸣;腰膝冷痛;遗精;带下;黄疸;疮疖;呕血;咯血;崩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煮汁酿酒,主风虚耳聋,劳损虚羸,瘦,腰肾冷,梦交泄精。

2.《本草汇言》:养肾固精。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凉血,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1.治腰痛:杨树根皮(鲜)四两。酒炒后,水煎服。

2.治咯血,呕血:柘树根皮(去粗皮)一至二两。炒焦,水煎,冲白糖,一日三次分服。

3.治跌打损伤:柘树根皮三至五钱。黄酒适量,煎服,连服二至三剂,重伤者连服五至七剂。或用根皮捣烂加酒外敷伤处。(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碱蓬

    《中药大辞典》:碱蓬药材名称碱蓬拼音Jiǎn Pénɡ别名盐蓬(《救荒本草》)出处《救荒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灰绿碱蓬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有条纹,上部多分枝;

  • 过山龙

    《中药大辞典》:过山龙药材名称过山龙拼音Guò Shān Lónɡ别名羊葡萄蔓(《陕西中草药》),草葡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乌头叶蛇葡萄的根

  • 蟾皮

    《中药大辞典》:蟾皮药材名称蟾皮拼音Chán Pí别名蛤蚆皮(《医方约说》),癞蟆皮(《中药材手册》)。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化学成分皮的特殊

  • 油胡桃

    《中药大辞典》:油胡桃药材名称油胡桃拼音Yóu Hú Táo出处《纲目》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返油而变成黑色者。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性味

  • 虫实

    《全国中草药汇编》:虫实药材名称虫实别名绵蓬、红蓬草来源藜科虫实Corispermum hyssopifolium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甘肃。性味淡、微苦,凉。功能主治清湿热,利小便。主

  • 小叶眼树莲

    药材名称小叶眼树莲拼音Xiǎo Yè Yǎn Shù Lián英文名Smallleaf Dischidia别名上树木、瓜子金、纽扣藤、上鳖木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

  • 鹅腿骨

    《中药大辞典》:鹅腿骨药材名称鹅腿骨拼音é Tuǐ Gǔ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腿骨。化学成分每100克骨髓(干重)中含铁35.9毫克,铜6.02毫克,锰0.51毫克。功能主治《纲

  • 牡鼠粪

    药材名称牡鼠粪拼音Mǔ Shǔ Fèn别名鼠矢(《本草经集注》),两头尖(陶弘景),雄鼠粪(《日华子本草》),豭鼠粪(《类证活人书》)。出处《别录》来源为鼠科动物雄性褐家鼠等的干燥粪便。性味

  • 小萹蓄

    《中药大辞典》:小萹蓄药材名称小萹蓄拼音Xiǎo Biǎn Xù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蓼科植物腋花蓼的全株。开花时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匍伏状,多分枝,长15~30厘米;枝披散

  • 海桐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桐皮药材名称海桐皮拼音Hǎi Tónɡ Pí别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树来源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 indica Lam.的树皮或根皮。四季可采,晒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