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椰子油

椰子油

《中药大辞典》:椰子油

药材名称椰子油

拼音Yē Zi Yóu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棕榈种植物椰子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所榨取的油

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椰子皮"条。

性状椰子油在热带地方为白色液体,在冷处则为牛油样的固体;有特殊气味,新鲜时气味芬芳。油的比重0.8354,折射率1.4295,碱化值258,碘值8.4~9.3。

化学成分果肉含油量为60~65%。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蜡酸5%,羊蜡酸10%,油酸2%,月桂酸45%。

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4.5%,豆甾醇及岩藻甾醇31.5%,α-菠菜甾醇及甾醇6%,β-谷甾醇58%。

功能主治治疥癣,冻疮。

①《华夷花木考》:"祛暑气。"

②《粤志》:"疗齿疾,冻疮。"

③《中国药植图鉴》:"搽神经性皮炎。"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椰子油

药材名称椰子油

拼音Yē Zi Yóu

英文名Coconut endosperm Oil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经加工而成的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os nucifera L.

采收和储藏:将果实有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榨取其油。

原形态椰子,大乔木,高15-30m,茎粗壮,有环状叶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叶簇生茎顶;叶柄粗壮,长达1m以上;叶片羽状全裂,长3-4m;裂片多数,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宽3-4cm;先端渐尖,革质。肉穗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佛焰苞纺锤形,厚木质,最下部的长60-100cm或更长,老时脱落;雄花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片,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长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阔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长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近基处有3萌发孔。种子1颗,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长热带地区海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白色液体或脂样固体,具特异芳香气。相对密度0.8354,折光率1.4295,碘值8.4-9.3。

化学成分果肉含油量为60-65%。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蜡酸5%,羊蜡酸10%,油酸2%,月桂酸45%。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Stigmastatrienol)4.5%,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岩藻甾醇(FucosCerol)31.5%,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甾醇6%, β-谷甾醇58%。

鉴别油的比重0.8354,折射率1.4295,碱化值258,碘值8.4-9.3。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敛疮。主疮癣;湿疹;冻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搽。

各家论述1.《华夷花木考》:祛暑气。

2.《粤志》:疗齿疾,冻疮。

3.《中国药植图鉴》:搽神经性皮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多脉鹅耳枥

    药材名称多脉鹅耳枥拼音Duō Mài é ěr Lì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多脉鹅耳枥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pinus polyneura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剥取根皮,

  • 藨寄生

    药材名称藨寄生拼音Pāo Jì Shēnɡ别名石腊竹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藨寄生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adouia ruborum Gamble et Prain [G. yunnan

  • 蚺蛇肉

    《中药大辞典》:蚺蛇肉药材名称蚺蛇肉拼音Rán Shé Ròu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蟒蛇科动物蟒蛇的肉。原形态蟒蛇,又名:蟒、王蛇(《尔雅》),南蛇、埋头蛇(《纲目》),

  • 牛胆

    《中药大辞典》:牛胆药材名称牛胆拼音Niú Dǎn出处《本经》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或胆汁,从宰牛场收集,取得后挂起阴干或自胆管处剪开,将胆汁倾入容器内,密封贮藏。或加热使之干燥亦可。

  • 魿鱼

    药材名称魿鱼拼音Línɡ Yú英文名Mud carp别名雪魿、土魿鱼、魿公出处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粤语》:魿鱼,广人池塘多畜之。以鱼秧长成,与卿住相反,卿性沉,长潜水中,魿性浮,长跃水上。卿食之

  • 鹿耳翎根

    药材名称鹿耳翎根拼音Lù ěr Lí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gera alata (D. Don) She.-Bip.采收和储藏:来季采收,洗净,鲜用

  • 荞麦七

    《中药大辞典》:荞麦七药材名称荞麦七拼音Qiáo Mài Qī别名白药子、石天荞(《陕西中草药》),红要子(《河南中草药手册》)。出处《陕西中药志》来源为蓼科植物翼蓼的块根。秋季采

  • 老君须

    《中药大辞典》:老君须药材名称老君须拼音Lǎo Jūn Xū别名婆婆针线包(《草木便方》),正骨草、婆婆衣、绒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薇、竹灵消(《四川中药志》),恶牛皮消、牛角风,九连台(《陕

  • 鳖头

    《中药大辞典》:鳖头药材名称鳖头拼音Biē Tóu别名鳖首(《中药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头。加工鳖甲时,割下鳖头,洗净晒干。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地区均产。性状干燥的鳖头,略呈

  • 尖槐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尖槐藤药材名称尖槐藤别名高冠藤、小双飞蝴蝶来源萝藦科尖槐藤Oxystelma esculentum (L. f.) F. A. Schult.,以全株、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