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海藻石

海藻石

药材名称海藻石

拼音Hái Zǎo Shí

别名小海浮石石花、大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珊瑚藻科植物太平洋石枝藻、冈村石叶藻的钙质化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hothamnium pacificus(Fosl.)Fosl.;Lithophyllum okamurai Fo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在海边产区采集,用清水漂洗,除去盐质及泥沙,晒干。

原形态1.太平洋石枝藻 藻体紫红色或暗红色,皮壳状,径4-8cm,厚1-2mm,重度钙化,表面有许多分枝状瘤状突起,高2-6mm,径2-4mm,基部均已融合在一起。纵切面观表皮层为2-3层细胞组成,最外一层为“覆盖细胞”,表皮以下为“围层”细胞呈亚方形,径5-7μm,或矩形带圆角的细胞,径5-7μm,高10-16μm,常呈层状排列,占藻体组织的大部分。下为“基层”,厚65-90μm以上,矩形细胞长12-24μm,径5-7μm,由数层平行于固着基质排列而成。在“基层”和“围层”相邻藻丝之间的细胞互相融合现象普遍存在。孢子囊生殖窝在皮壳上均有分布,所呈疣状突起的内径为180-390μm。

2.冈村石叶藻 藻体灰粉红色,半球形团块状,钙化成石灰质,直径2-3cm,表面密被乳头状突起。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潮间带2-3m或更深处的礁石上或牡蛎壳等基质上。

2.生于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岩石上。终年生长。

资源分布:1.分布于辽宁、山东等沿海。

2.分布于浙江沿海。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黄色。表面较光滑,但可见藻体突枝,呈瘤状,有的附着基质。体较重,质硬脆,断面较疏松。气微腥,味微咸。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软坚;利水通淋。主肺热咳喘;痰稠;吐血;瘰疬瘿瘤;淋病;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复方义取海中藻体钙化而成的石状物。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牛心果

    药材名称牛心果拼音Niú Xīn Guǒ英文名root of Bullocksheart custardapple别名牛心梨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牛心番荔枝的果实。拉

  • 大树跌打

    《中药大辞典》:大树跌打药材名称大树跌打拼音Dà Shù Diē Dǎ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大批科植物黄桐的树皮及叶。全年采皮,夏、秋采叶,晒干。原形态落叶乔木,高6~20

  • 双飞蝴蝶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飞蝴蝶药材名称双飞蝴蝶拼音Shuānɡ Fēi Hú Dié别名须参、七层楼、土细辛、一见香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双飞蝴蝶Tylophora floribun

  • 龙须草

    《中药大辞典》:龙须草药材名称龙须草拼音Lónɡ Xū Cǎo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灯心草(《

  • 羊毛草根

    药材名称羊毛草根拼音Yánɡ Máo Cǎo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鹿耳翎"条。性味性凉,味辛。功能主治调气,补虚,

  • 戟叶瓦韦

    药材名称戟叶瓦韦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戟叶瓦韦Lepisorus waltonii (Ching) Ching,以孢子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甘,平。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泄肺热。主治肾炎水肿,泌尿道感染

  • 聚头蓟

    药材名称聚头蓟别名葵花大蓟来源菊科聚头蓟Cirsium souliei (Franch.) Mattf.,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四川、西藏。性味甘,苦。功能主治凉血,消炎散肿。主治吐血,鼻出

  • 波叶紫金牛

    药材名称波叶紫金牛拼音Bō Yè Zǐ Jīn Niú别名小凉伞、千年不出山、矮脚凉伞、小部伞、不出林、小矮地茶、小狮子头、铁罗伞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细罗伞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

  • 油桐叶

    《中药大辞典》:油桐叶药材名称油桐叶拼音Yóu Tónɡ Yè别名桐子树叶(《草木便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嫩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油

  • 野巴子

    药材名称野巴子拼音Yě Bā Zǐ别名崩疮药(《广西药植名录》),狗尾巴香、香芝麻蒿、皱叶香薷(《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细皱香薷的全草。秋季采集。阴干用。原形态直立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