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石枣子

石枣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枣子

药材名称石枣子

别名果上叶、鸦雀还阳、岩火炮

来源兰科石仙桃属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 Schlecht.,以假鳞茎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石枣子

药材名称石枣子

拼音Shí Zǎo Zi

英文名Bigbract Bulbophyllum

别名乱角莲、六棱椎、果上叶、鸦雀还阳、岩火炮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lidota yunnanensis Rolf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云南石仙桃,附生植物。根茎粗壮。假鳞茎肉质,疏生,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cm,顶生2枚叶。叶片披针形,革质,长7-15(-23)cm,宽(6-)9-15(25)mm,先端近钝尖,基部收狭成短柄。花葶从被鳞片包着的幼小假鳞茎伸出。总状花序具12-18朵花;花苞片椭圆状长圆形,先端近钝尖拳卷状凹陷;花小,先于叶,白色或稍带粉红色;萼片近等大,宽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舟状,侧萼片背面具脊,长4mm;花瓣和萼片近相似,唇瓣下垂,倒卵形,长5mm,基部具球状的囊,囊长约2mm,先端钝;合蕊柱先端平截。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310-2400m的林中树上或林下及沟旁石山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2-3mm,节明显,节间长2-4c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节上有残存气根。假鳞茎圆柱形,长2-3cm,直径2-74m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假鳞茎顶端残叶片。质硬,易折断,断面浅棕色,纤维性。气微,味淡。

性味甘;淡;凉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散瘀止痛;清热利湿。主肺痨咯血;肺热咳嗽;你胁痛;胃腹痛;风湿疼痛;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劳伤,周身疼痛,风湿麻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越橘

    药材名称越橘拼音Yuè Jú别名熊果叶、红豆、牙疙疸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 L.,以叶、果入药。全年采叶,阴干或鲜用;果秋后采,晒干

  • 珍珠风

    《中药大辞典》:珍珠风药材名称珍珠风拼音Zhēn Zhū Fēnɡ别名珍珠柳(《草木便方》),鱼子、漆大白(《四川中药志》),鲤鱼下子(《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珍珠风

  • 树腰子

    《中药大辞典》:树腰子药材名称树腰子拼音Shù Yāo Zi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楝叶吴茱萸的果实或根、叶。原形态楝叶吴茱萸,又名:红花树(《植物名实图考》),臭油林、野米辣,

  • 蜀葵花

    《中药大辞典》:蜀葵花药材名称蜀葵花拼音Shǔ Kuí Huā别名侧金盏(《尔雅翼》),棋盘花(《分类草药性》),蜀其花(《本草推陈》),水芙蓉(《湖南药物志》),栽秧花(《贵州草药》),镲

  • 女儿茶

    药材名称女儿茶拼音Nǚ ér Chá别名岩果紫(《贵州民间药物》),黄茶根、女儿红(《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4~5月采嫩枝叶;秋

  • 唇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唇香草药材名称唇香草别名小叶薄荷来源唇形科唇香草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新疆。功能主治主治高血压,冠心病。用法用量全株2~3

  • 粘毛黄花稔

    药材名称粘毛黄花稔拼音Zhān Máo Huánɡ Huā Rěn别名磨盘公。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粘毛黄花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da mysorensis Wight et Arn.

  • 辣蓼

    药材名称辣蓼拼音Là Liǎo别名辣蓼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 Meism及水蓼P. hydropiper L.,以全草或根、叶入药。全草四季可采,根和叶

  • 小叶金鸡尾巴草

    药材名称小叶金鸡尾巴草拼音Xiǎo Yè Jīn Jī Wěi Bɑ Cǎo别名延羽针毛蕨、细凤尾草、金鸡蛋、猪棕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延羽卵果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egopter

  • 岩泽兰

    药材名称岩泽兰拼音Yán Zé Lán别名天青地红、自来血、血经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岩泽兰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亚灌木。茎匍匐,红褐色,节处生根,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