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楤木

红楤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楤木

药材名称红楤木

拼音Hónɡ Sǒnɡ Mù

别名棘茎楤木

来源五加科红楤木Aralia echinocaulis Hand.-Mazz.,以入药。

生境分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性味微苦,温。

功能主治活血破瘀,祛风行气,清热解毒。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骨髓炎,痈疽,风湿痹痛,骨痛。

用法用量0.5~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红楤木

药材名称红楤木

拼音Hónɡ Sǒnɡ Mù

别名红老虎刺、鸟不踏、红刺筒、红鸟不宿(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红毛刺桐、红鸟不踏刺、红射桐、虎椒刺、千枚针、红叶大猫刺、红叶雨伞刺、红刺党(《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茎楤木根皮。根全年可采,掘起,洗净,剥取根皮或切片,晒干备用。

原形态小乔木,高约3米。分枝密生细直的刺。2回羽状复叶,长30~60厘米,小叶5~7片,基部另有小叶1对;小叶膜质至纸质,卵状矩圆形至撞针形,长4~11.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侧生小叶基部歪斜,边缘疏生细锯齿,下面带粉白色,无柄或有短柄。伞形花序集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花序及柄上均有红棕色毛;萼5齿,三角状卵形;花瓣5,卵状矩圆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5,分离。果球形,5枝,直径2~3毫米,有5个反折的宿存花柱。

生境分部生于山沟,林缘及山坡土壤较湿润的地方,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微苦。"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微苦。"

功能主治祛风除温,行气活血,消肿解毒。治风湿痹痛,溃疡病,跌打损伤,痈疽。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活血破瘀,祛风行气,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骨折,妇女败血,骨髓炎,痈疽,狂犬咬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红楤木根二两。加猪前蹄一只,煮熟,冲黄酒,吃肉和汤。

②治溃疡病:红楤木根二至三两,长梗南五味子藤(红木香),乌药枳壳甘草各三钱。水煎服。

③治外伤血肿:红楤木鲜根皮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伤处。

④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神经痛:红楤木根、红茴香报、细柱五加根各二斤,虎杖根三斤,甘草半斤,烧酒三十斤。先将药物用冷开水浸湿,再加入烧酒,浸三十天,取出过滤即成。每次成人服10毫升,一天三次。

⑤治坐骨神经痛:红楤木根、凌霄根、山药,石豆兰各一两,虎刺根五钱。水煎服。

⑥治崩漏:红梅木根、胡颓子根、大蓟根各二至四两。加猪夹心肉煮服。有炎症发热者,酌加六月雪、蕺菜、节节草各一两。(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楤木

药材名称红楤木

拼音Hónɡ Sǒnɡ Mù

英文名Root-bark of Spinystem Aralia

别名红老虎刺、鸟不踏、红刺筒、红鸟不宿、红毛刺桐、红鸟不踏刺、红刺桐、虎椒刺、千枚针、红叶大猫刺、红叶雨伞刺、红刺党、刺茎楤木

出处出自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棘茎楤木的根及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echinocaulis Hand.- Mazz.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冬季挖取根部,或剥取根皮,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小乔木,高约3m。分枝密生细直的刺,刺长7-14mm。叶互生;柄长25-40cm,疏生短刺;托叶和柄基部合生,栗色;叶为二回羽状复叶,长35-40cm或更长,每羽片有小叶5-9,基部有小叶1对,叶片膜质至薄纸质,小叶无柄,顶生小叶有柄,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4-11.5cm,宽2.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侧生小叶基部有时略歪斜,两面均无毛,下面灰白色,边缘疏生细锯齿,侧脉6-9对。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长30-50cm,主轴和分枝有糠屑状毛,后毛脱落;伞形花序有花12-20朵,稀更多,总花梗长1-5cm,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cm;花萼无毛,边缘有5个小齿;花白色,花瓣5,卵状三角形,雄蕊5,花丝长约4mm;子房5室,花柱5;离生。核果球形,浆果状,熟果黑色,直径2-3mm,有5核,花柱宿存,长1-1.5mm。花期6-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物海拔2600m左右的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行气;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胃脘胀痛;疝气;崩漏;骨髓炎;痈疽;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活血破瘀,祛风行气,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骨折,妇女败血,骨髓炎,痈疽,狂犬咬伤,风湿痹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云南地黄连

    药材名称云南地黄连别名思茅地黄连、矮陀陀、千年矮来源楝科云南地黄连Munronia delavayi Franch.,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跌打

  • 地黄实

    药材名称地黄实拼音Dì Huánɡ Shí出处陶弘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种子。功能主治《本草图经》:"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功与地黄等。"摘

  • 浙贝母

    《中国药典》:浙贝母药材名称浙贝母拼音Zhè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别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

  • 苋实

    《中药大辞典》:苋实药材名称苋实拼音Xiàn Shí别名苋子(《饮膳正要》),苋菜子(《得配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苋科植物苋的种子。9~11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猫油

    《中药大辞典》:猫油药材名称猫油拼音Māo Yóu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脂肪油。功能主治治烧伤。复方治Ⅰ、Ⅱ度烧伤:猫油、狗油各等量。每日三至四次涂搽患处。摘

  • 蒙疆苓菊

    药材名称蒙疆苓菊别名蒙古久苓草、地锦花、鸡毛狗来源菊科蒙疆苓菊Jurinea mongolica Maxim.,以茎基部绵毛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新疆。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外伤出血,鼻出血。

  • 蜂药

    药材名称蜂药拼音Fēnɡ Yào别名翠云草、翠羽草、石打穿、水梭罗、家昌金、小爬岩草、地虱子、风轮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疏叶卷柏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kraussi

  • 滇茵陈

    药材名称滇茵陈来源菊科滇茵陈Artemisia mairei Lev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除湿热,散风解郁,发汗利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柏树

    药材名称柏树拼音Bǎi Shù别名柏、香扁柏来源柏科柏属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Chamaecyparis funebris (Endl.) Franco]

  • 卜芥

    《中药大辞典》:卜芥药材名称卜芥拼音Bǔ Jiè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