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苏头

苏头

《中药大辞典》:苏头

药材名称苏头

拼音Sū Tóu

别名紫苏兜(《四川中药志》)。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尖紫苏白苏根及近根的老茎。秋季采收,将紫苏白苏全株拔起,切取根头,抖净泥沙,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及"白苏子"条。

生境分部产四川、湖南、江苏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头,上有须根,但末端多已折断,地上茎秆长约3~5厘米,自切口的断面可见白色髓心。有紫苏香气;但不甚浓。以茎老、头大、须根少、气香者为佳。

炮制以水润软后,切片,晒干。

性味滇南本草》:"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洗疮,去风。"

②《四川中药志》:"除风散寒,祛痰降气。治咳逆上气,胸膈痰饮,头晕身痛及鼻塞流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虚无外感者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苏头

药材名称苏头

拼音Sū Tóu

英文名Perilla root

别名紫苏兜、紫苏头、紫苏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紫苏白苏的根及近根的老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Crispa (Thunb.) Hand.- Mazz., P.frutescens (L.) Britt. Var. Acuta (Thunb.) Kudo, P. Frutescens (L.) Britt.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将紫苏白苏拔起,切取根头,抖净泥沙,晒干。

原形态1.紫苏叶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紫红色或绿色,被长节毛;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渐尖或突尖,有时呈短尾状,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沿叶脉处较密,叶下面有细油腺点;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形,全缘,具缘毛,外面有腺点,边缘膜质;花梗长1-1.5m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mm,10脉,外面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顶端5齿,2唇,上唇宽大,有3齿,下唇有2齿,结果时增大,基部呈囊状;花冠唇形,长3-4mm,白色或紫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几不伸出花冠外,花药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径1-1.3mm,有网纹,果萼长约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这一变种与紫苏的区别在于:果萼小,长4-5.5mm,下面被疏柔毛,具腺点;茎被短柔毛;叶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两面被疏柔毛。小坚果较小,土黄色,直径1-1.5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2.白苏,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气,高0.5-1.5m,茎绿色,圆角四棱形,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圆形,长3一9.5cm,宽2-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而具毛,下面稍苍淡且有腺点;叶柄长10-45mm,密被白毛。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尾状;萼钟状,具5齿和10条脉纹,分2唇,外面有毛及腺点,内面喉部有长柔毛1圈;花冠白色,管状,2唇形,外面有毛,内面中部有毛1圈,上唇2浅裂,裂片较宽,先端略凹,下唇3裂,两侧的裂片半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向下折屈;雄蕊4,2强,稍伸出,花丝无毛,花粉囊2室;子房4裂,花柱无毛,稍伸出,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或灰白色,倒卵形,长约2mm,径约1.7mm。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路旁、村边或荒地,亦有栽培。

2.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台湾等地。

2.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药材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炮制以水润软后,切片,晒干。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降气祛痰;和中安胎。主头晕;身痛;鼻塞流涕;咳逆上气;胸隔饮;胸闷肋痛;腹痛泄泻;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汤洗。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虚无外感者忌用。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洗疮,去风。

2.《四川中药志》:除风散寒,祛痰降气。治咳逆上气,胸膈痰饮,头晕身痛及鼻塞流涕。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龟甲

    药材名称龟甲拼音Guī Jiǎ英文名CARAPAX ET PLASTRUM TESTUDINIS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来源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

  • 大苞叶千斤拔叶

    药材名称大苞叶千斤拔叶拼音Dà Bāo Yè Qiān Jīn Bá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外伤,煎水洗.使伤口不易化脓,

  • 鸬鹚翅羽

    《中药大辞典》:鸬鹚翅羽药材名称鸬鹚翅羽拼音Lú Cí Chì Yǔ别名鸬鹚羽(《范汪方》)出处《纲目》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翅羽。功能主治《范汪方》:"治鲠。

  • 钩石斛

    药材名称钩石斛来源兰科钩石斛Dendrobium faulhaberianum Schlecht.,以茎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

  • 白矾

    《中国药典》:白矾药材名称白矾拼音Bái Fán英文名ALUMEN别名明矾、矾石来源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无色或淡黄白色,透明或半透

  • 小野鸡尾

    药材名称小野鸡尾拼音Xiǎo Yě Jī Wěi别名海风丝、草莲、凤尾蕨、线鸡尾草、小金花草、光棍药、黑蕨、火汤蕨、金粉蕨、中华金粉蕨、乌蕨、土黄连、日本乌蕨、水金鸡尾、金鸡尾、地柏枝、虾虾猛、凤尾莲

  • 东北桤木

    药材名称东北桤木拼音Dōnɡ Běi Qī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东北桤木的果实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 mandshurica(Call.)Hand.-Mazz.[A.frut

  • 野鸡脑

    药材名称野鸡脑拼音Yě Jī Nǎo别名雉鸡脑、山鸡脑来源雉形目雉科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L.,以脑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治冻疮。用法用量搅匀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盐匏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盐匏藤药材名称盐匏藤别名咸匏藤、沉匏、补阳丹来源胡颓子科盐匏藤1. 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 ;2. E. cuprea Rehd.,以根入药。生境分部

  • 石龙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龙子药材名称石龙子拼音Shí Lónɡ Zǐ别名四脚蛇、草龙来源石龙子科动物铜石龙子Sphenomorphus indicus (Gray)或同属其它种石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