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茴香茎叶

茴香茎叶

《中药大辞典》:茴香茎叶

药材名称茴香茎叶

拼音Huí Xiānɡ Jīnɡ Yè

别名茴香菜(《千金·食治》),草蘹香(《本经逢原》),香丝菜(《植物名实图考》)。

出处《药性论》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叶片

化学成分叶含抗坏血酸约123毫克%、去氢抗坏直酸约37毫克%、少量维生素B2、莲甙、茴香甙、山柰酚-3-阿拉伯糖甙、山柰酚-3-葡萄糖醛酸甙、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甙,以及桂皮酸、阿魏酸、咖啡酸、安息香酸、茴香酸、香荚兰酸、龙胆酸、邻香豆酸、原儿茶酸、丁香酸、芥子酸、延胡索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莽草酸、奎宁酸等有机酸。

性味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驱风,顺气,止痛。治痧气,疝气,痈肿。

①《药性论》:"卒恶心腹中不安,煮食之即瘥。"

②《千金·食治》:"主霍乱,辟热,除口气。"

③《动植物民间药》:"驱风,解热。"

④《南京民间药草》:"煎服,顺气发汗;泡酒,治小肠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卒肾气冲胁,如刀刺痛,喘息不得。亦甚理小肠气:生捣茴香茎叶汁一合,投热洒一合服之。(《食疗本草》)

②治恶毒痈肿,或连阴髀间疼痛急挛,牵入少腹不可忍:茴香苗叶,捣取汁一升服之,日三、四用,其滓贴肿上。冬中根亦可用。(《本草图经》)

③治肾虚耳呜:茴香叶适量,捣缄取汁,滴耳心(右耳鸣滴左耳心,左耳呜滴右耳心)。(《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茴香茎叶

药材名称茴香茎叶

拼音Huí Xiānɡ Jīnɡ Yè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Fennel

别名茴香菜、草蘹香、香丝菜

出处出自《药性论》

来源药材基源:伞形科植物茴香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eniculum vulgare Mill.

采收和储藏:春、夏两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4-2m。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光滑无毛,灰绿色或苍白色,上部分枝开展,表面细纵沟纹。茎生叶互生;较下部的茎生叶叶柄长5-15cm,中部或上部叶的叶柄部或全部皮鞘状,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主国阔三角形,长约30cm,宽约40cm,四至五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丝状,长0.5-5cm,宽0.5-1cm。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径3-15cm;小伞形花序有花14-30朵,花柄纤细,不等长,长0.3-1.2cm;花小,无萼齿;花瓣黄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形,淡黄色,长约1.5mm,宽约1mm,中部以上向内郑曲,先端微凹;雄蕊5,花丝略长于花瓣,花药卵圆形,淡黄色,纵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基圆锥形,花柱极短,向外叉开或贴伏在花柱基上。双悬果长圆形,长3.5-6mm,宽1.5-2mm,主棱5条,尖锐;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化学成分叶、花、果实中均含有挥发油,其中包括大量的柠檬烯(limonene)和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还包括α-、β-蒎烯(α,β-pinene),月桂烯(myrcene),小茴香酮(fencho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受草脑(estragola),反式小茴香醇已酸酯(trans-fenchol acetate),樟烯(camphene),茴香脑(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等[1]。茴香中还含脂肪油,其脂肪酸组成主要有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十九烷酸(nonadecano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一烷酸(heneicosanoic acid),山嵛酸(behen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2]。

性味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散寒止痛。主恶心呕吐;疝气;腰痛;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捣汁、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药性论》:卒恶心腹中不安,煮食之即瘥。

2.《千金·食治》:主霍乱,辟热,除口气。

3.《动植物民间药》:驱风,解热。

4.《南京民间药草》:煎服,顺气发汗;泡酒,治小肠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棕竹根

    药材名称棕竹根拼音Zōnɡ Zhú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棕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pisexcelsa。(Thunb.)HenryexRehd.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

  • 山樱桃核

    药材名称山樱桃核拼音Shān Yīnɡ Táo H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樱桃的种子。化学成分含皂甙。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发麻疹瘄痘,灭斑痕冻瘃。&quo

  • 白花果

    药材名称白花果拼音Bái Huā Guǒ别名称杆红、红果树。来源为山茶科植物厚皮香的叶、花、果。叶,全年可采;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小乔木或灌木,高3~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无毛。单叶互

  • 篱笆竹

    《全国中草药汇编》:篱笆竹药材名称篱笆竹别名类芦、石珍茅、飞竹叶、聊箭杆子、假芦来源禾本科篱笆竹Neyraudia reynaudiana (Kunth) Keng,以嫩苗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以南,

  • 鹅涎

    《中药大辞典》:鹅涎药材名称鹅涎拼音é Xián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唾液。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治误吞稻刺塞喉。"②《纲目拾遗》:"

  • 峨嵋耳蕨

    药材名称峨嵋耳蕨拼音é Méi ěr Jué别名万年青(《峨嵋药植》),树林株(《中国药植志》)。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峨嵋耳蕨的全株。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

  • 多鳞鳞毛蕨

    药材名称多鳞鳞毛蕨拼音Duō Lín Lín Máo Jué英文名Barbate Wood Fern别名芒齿鳞毛蕨 、髯毛鳞毛蕨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多鳞鳞毛蕨的根

  • 铁丝七

    《中药大辞典》:铁丝七药材名称铁丝七拼音Tiě Sī Qī别名铜丝草、铁丝草、猪宗七(《陕西中草药》),乌脚枪(《江西医药》(8):23,1963)。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掌叶铁线蕨的全

  • 香果脂

    药材名称香果脂英文名OLEUM LINDERAE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香果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的成熟种仁压榨提取得到的固体脂肪,或成熟种子压榨提取的油脂经氢化后精制而成。性状本

  • 荔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荔枝药材名称荔枝拼音Lì Zhī别名大荔、丹荔来源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收集,晒干。性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