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金星蕨

金星蕨

药材名称金星蕨

拼音Jīn Xīnɡ Jué

英文名Glandular Parathelypteris

别名蕨菜白毛蛇、毛毛蛇、篦子草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金星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Kunze) Ching[Aspidium glanduligerum Kunze;Thelypteris glanduligera(Kunze)Ching]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40-60cm。根茎长而横生,顶部疏被黄褐色、披针形鳞片。叶近生或远生;叶柄长15-20cm,禾秆色,基部稍呈黑色并疏被鳞片,上面不浅沟,密被灰白色短针状毛;叶片草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cm,宽5-10cm,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基部不缩狭,下面被橙黄色球形腺体及短毛,叶轴和羽轴两面有少数短针状密毛,二回羽裂;羽片10-15对,互生,略斜向上,无柄,长圆状披针形,长3-6cm,宽1-1.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截形,基部1对不缩短;裂片14-18对,长3-6mm,宽2-2.5mm,先端钝或圆钝,全缘;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侧脉单一,基部1对出自中脉基部。孢子囊群小,圆形,背生于侧脉近先端,靠近叶边;囊群盖大,圆肾形,有灰白色刚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1500m的疏林下或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

性味苦;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止血。主烫伤;吐血;痢疾;小便不利;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味苦,性寒。有消炎止血、止痢的功能。用于烧、烫伤、吐血、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鸭皂树皮

    《中药大辞典》:鸭皂树皮药材名称鸭皂树皮拼音Yā Zào Shù P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豆科植物鸭皂树的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鸭皂树,又名:莉球花、楹

  • 猪毛

    《中药大辞典》:猪毛药材名称猪毛拼音Zhū Máo出处《纲目》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体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功能主治治崩漏,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烧灰研末,0.5~1

  • 太子参

    《中国药典》:太子参药材名称太子参拼音Tài Zǐ Shēn英文名RADIX PSEUDOSTELLARIAE别名孩儿参、双批七、异叶假繁缕来源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

  • 山茱萸

    《中国药典》:山茱萸药材名称山茱萸拼音Shān Zhū Yú英文名FRUCTUS CORNI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

  • 华东阴地蕨

    药材名称华东阴地蕨拼音Huá Dōnɡ Yīn Dì Jué英文名Eastern China Grape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华东阴地蕨的全草或根茎。拉丁植物

  • 牛筋果

    药材名称牛筋果拼音Niú Jīn Guǒ英文名perforatus Palius别名牛筋果、弓刺、连江簕。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牛筋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rr

  • 山大黄

    药材名称山大黄拼音Shān Dài Huánɡ别名唐大黄、台黄、土大黄、峪黄、籽黄、北大黄、大黄、格西古讷、野大黄、酸酸草、黄古卵子、苦大黄、华北大黄、祁黄、庄黄出处出自《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

  • 鸭儿芹果

    《中药大辞典》:鸭儿芹果药材名称鸭儿芹果拼音Yā ér Qín Guǒ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鸭儿芹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儿芹"条。性味辛,温。

  • 萝卜防己

    药材名称萝卜防己别名土木香[云南思茅]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思茅马兜铃Aristolochia szemaoense C. Y. Wu, mss.,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

  • 岩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人参药材名称岩人参拼音Yán Rén Shēn来源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紫花党参Codonopsis purpure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切碎,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