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铁藤根

铁藤根

《中药大辞典》:铁藤根

药材名称铁藤根

拼音Tiě Ténɡ Gēn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巴豆。秋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攀援灌木,长可达15米。幼枝有平贴亮棕色短柔毛,后渐脱落。复叶互生,小叶3枚;中间小叶倒卵形至矩圆形,长7.5~14厘米,宽4~11厘米,先端圆形,基部圆楔形,上面疏生白色短柔毛,下面有平伏丝状毛;侧生小叶较小,偏斜;叶柄长4~8厘米,有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小密集;序轴有褐色短柔毛;萼钟状,有短柔毛;花冠紫色,无毛,旗瓣圆形,基部有耳,翼瓣基部有耳,龙骨瓣直;雄蕊2体,9+1;子房多少有柄,线形,有细毛,花柱弯曲。荚果扁平,腹缝线有狭翅,顶端有喙。开裂。种子3~5,黑色,扁平。

生境分部生于山间疏林中。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涩微苦,温。

功能主治祛瘀活血,除风湿。治内脏出血,风湿,跌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备注本植物的茎藤煎汁制品,在少数地区亦作鸡血藤膏供药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铁藤根

药材名称铁藤根

拼音Tiě Té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Schoch craspedolobium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巴豆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spedolobium schochii Harms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巴豆藤 攀援灌木,长可达15m。幼枝有平贴亮棕色细毛,后渐无毛。叶互生;柄长4-8cm,有短柔毛;三出复叶,顶生叶片较大,倒卵形至长圆形,侧生小叶较小,偏斜,叶长7.5-14cm,宽4-11cm,先端钝圆,基部圆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有疏生平贴丝状毛,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小密生,花序轴有褐色短柔毛;花萼杯状,有细毛,萼齿5,其中2齿靠合;蝶形花冠,紫色,旗瓣圆形,先端微凹;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有细毛,花柱弯曲,柱头微小。荚果扁平,腹线有窄翅,开裂。种子3-5颗,黑色,扁平。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间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涩;微苦;温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祛风除湿。主内脏出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角蒿

    《中药大辞典》:角蒿药材名称角蒿拼音Jiǎo Hāo英文名HERBA INCARVILLAE别名乌曲玛保(藏名)来源本品为紫葳科植物密花角蒿Incarvilla compacta Maxim.的干燥全

  • 西洋参

    《中国药典》:西洋参药材名称西洋参拼音Xī Yánɡ Shēn英文名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

  • 鹅掌揪根

    药材名称鹅掌揪根拼音é Zhǎnɡ Jiū Gēn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Tuliptree, Chinese Tuliptree出处出自《贵州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揪的根

  • 紫金标

    《中药大辞典》:紫金标药材名称紫金标拼音Zǐ Jīn Biāo别名红花紫金标、九节莲、对节兰、蓝花岩陀(《云南中草药》),风湿草(《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白花丹科植物小角柱花的根。

  • 铅霜

    《中药大辞典》:铅霜药材名称铅霜拼音Qiān Shuānɡ别名铅白霜(《本草图经》)。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用铅加工制成的醋酸铅。制法将醋酸置磁皿中,投入氧化铅,搅匀,加微温溶解后,乘温过滤,放冷,

  • 狗心

    《中药大辞典》:狗心药材名称狗心拼音Gǒu Xīn出处《别录》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心。化学成分除去心室、心房中残留的血液外,狗心含水分75.4~78.0%,固形物22.0~24.6%,其中,主要是蛋白质

  • 引水蕉

    药材名称引水蕉拼音Yǐn Shuǐ Jiāo别名水鬼蕉、郁蕉来源石蒜科引水蕉Hymenocallis americana Roem.,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南方栽培。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治风湿

  • 狸骨

    《中药大辞典》:狸骨药材名称狸骨拼音Lí G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猫的骨。性味①《别录》:"味甘,温,无毒。"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 绵萆薢

    《中国药典》:绵萆薢药材名称绵萆薢拼音Mián Bì Xiè英文名RHIZOMA DIOSCOREAE SEPTEMLOBAE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 黍茎

    《中药大辞典》:黍茎药材名称黍茎拼音Shǔ Jīnɡ别名黍穰(《补缺肘后方》)。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黍的茎。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黍米"条。性味《纲目》:"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