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阴香根

阴香根

《中药大辞典》:阴香根

药材名称阴香根

拼音Yīn Xiānɡ Gēn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阴香皮"条。

性味《岭南采药录》:"味辛。"

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煎服,治心痛,气痛。"

复方治水泻,胃痛:阴香根皮一至三钱。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阴香根

药材名称阴香根

拼音Yīn Xiānɡ Gēn

英文名Burmann Cinnamon Root, Root of Burmann Cinnamon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burmannii(C.G.et Th.Nees)Bl.[Laurus burmannii C.G.et Th.Nees;Cinnamomum chinense Bl.;C.hainanense Nakai]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根部,洗净泥砂,切段,晒干;或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阴香,常绿乔木,高达20m。小枝赤褐色,无毛。叶近于对生或散生,革质,卵形或长椭圆形,长6-10cm,宽2-4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均无毛,具离基3出脉,脉腋内无隆起的腺体;叶柄长8-12mm。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绿白色,花被6,基部略合生,长4-5mm,两面均被柔毛;能育雄蕊9,排成3轮,外面2轮花药内向,第3轮花药外向,花药均为卵形,4室,瓣裂,花丝短,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1室,1胚珠,花柱细,柱头小。浆果核果状,卵形,长不及1cm,直径约5mm,基部具肥厚杯状的宿存花被,其先端具6截形短裂片。花期3-4月。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密林、灌木丛中或溪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性味辛;微甘;性温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行气止痛。主主治胃脘寒痛;气滞心痛,水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岭南采药录》:煎服,治心痛,气痛。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九倒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倒生药材名称九倒生拼音Jiǔ Dǎo Shēnɡ别名变异铁角蕨、铁狼萁来源蕨类铁角蕨科九倒生Asplenium varians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山西、陕西、广西、

  • 香蕉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蕉药材名称香蕉拼音Xiānɡ Jiāo别名弓蕉、香牙蕉、甘蕉来源芭蕉科芭蕉属植物香蕉Musa paradisiaca L. var. sapientum O. Kuntze,以全

  • 升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升药药材名称升药拼音Shēnɡ Yào别名红升、黄升、红粉来源学名:粗制氧化汞。为水银、白矾与火硝的加工品。加工后碗边的红色物质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物质为“黄升”。生

  • 长管香茶菜

    药材名称长管香茶菜别名铁菱角、四角薄荷、溪薄荷、铁拳头来源唇形科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 (Miq.) Hara [Plectranthus longitubus Miq.],以

  • 金刚散

    《中药大辞典》:金刚散药材名称金刚散拼音Jīn Gānɡ Sàn别名红十字创粉(《云南中医验方》),大接骨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见肿消(《陕西中草药》),红赤葛、红内消、赤葛(《四川常

  • 箭刀草

    药材名称箭刀草拼音Jiàn Dāo Cǎo别名箭子草、紫威灵、白脚威灵仙、紫花地丁、黑继参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刺苞斑鸠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 squarrosa (D. Do

  • 红白二丸果

    药材名称红白二丸果拼音Hónɡ Bái èr Wán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eonia sinensis A.DC.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

  • 赶山鞭

    《全国中草药汇编》:赶山鞭药材名称赶山鞭拼音Gǎn Shān Biān来源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野金丝桃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晒干。性味苦,平。

  • 东北堇菜

    药材名称东北堇菜拼音Dōnɡ Běi Jǐn Cài别名堇堇菜、紫花地丁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东北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mandshurica W.Bckr.[V.patri

  • 小茅香

    药材名称小茅香拼音Xiǎo Máo Xiānɡ别名山白芷、土白芷(《生草药性备要》),黑骨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寻骨风、铁杆香(《四川中药志》),白牛胆根(《泉州本草》)。出处《分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