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马齿苋子

马齿苋子

《中药大辞典》:马齿苋子

药材名称马齿苋子

拼音Mǎ Chǐ Xiàn Zǐ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马齿苋科植物马齿种子

功能主治《开宝本草》:"明目。"

复方①治青盲白翳,除邪气,利大小肠,去寒热:马齿苋实一大升,捣为末,每一匙.煮葱豉粥和搅食之。(《食医心镜》)

②治漏睛脓汁出,经年不绝:马齿苋子半两,人苋子半合。上药,捣罗为散,入铜器中,于饭甑上蒸,以绵裹熨眼大眦头漏孔有脓水出处。凡熨眼之时,须药热熨透眼三五十度,脓水自绝。(《圣惠方》熨眼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齿苋子

药材名称马齿苋子

拼音Mǎ Chǐ Xiàn Zǐ

别名马齿苋实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齿苋科杆物马齿苋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tulaca olerace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收集种子,除去泥沙杂质,干燥。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茎圆柱形,下部平卧,上部斜生或直立,多分枝,向阳面常带淡褐红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倒卵形、长圆形或匙形,长1-3cm,宽5-15mm,先端圆钝,有时微缺,基部狭窄成短柄,上面绿色,下面暗红色。花常3-5朵簇生于枝端;总苞片4-5枚,三角状卵形;萼片2,对生,卵形,长宽约4cm;花瓣5,淡黄色,倒卵形,基部与萼片同生于子房上;雄蕊8-12,花药黄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花柱4-5裂,线形,伸出雄蕊外。蒴果短圆锥形,长约5mm,棕色,盖裂。种子黑色,直径约1mm,表面具细点。花期5-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或类三角形,长约0.94mm,宽0.83mm,厚约0.42mm。表黑色,少数红棕色,于解剖镜下可见密布细小疣状突起。一端有一凹陷,凹陷旁有一白色种脐。质坚硬,难破碎。气微,味微酸。

以粒饱满,色黑者为佳。

性味甘;性寒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肝;化湿 明目。主青盲白翳;泪囊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开宝本草》:明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沙漏芦

    药材名称沙漏芦拼音Shā Lòu Lú别名砂蓝刺头(《内蒙古中草药》),刺甲盖、恶背火草、刺头、火绒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菊科植物沙蓝刺

  • 白花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蛇药材名称白花蛇拼音Bái Huā Shé来源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nther)的幼蛇干燥尸体。性味甘、咸,温;有毒。归经归肝经。功

  • 水银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银药材名称水银拼音Shuǐ Yín别名汞来源为液态金属汞,天然汞矿不甚多见,通常系用辰砂矿石加热蒸馏而得。性味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杀虫,灭虱。用于皮肤疥疮,顽癣;灭头

  • 黄麻梗虫

    药材名称黄麻梗虫拼音Huánɡ Má Gěnɡ Chónɡ别名黄麻虫(陶华),麻虫(《百草镜》)。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功能主治治疔疮

  • 饱饭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饱饭花药材名称饱饭花拼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叶、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粉防己

    药材名称粉防己拼音Fěn Fánɡ Jǐ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别名汉防己、白木香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trandra S. Mo

  • 巴豆壳

    《中药大辞典》:巴豆壳药材名称巴豆壳拼音Bā Dòu Ké别名巴豆皮(《宣明论》)。出处《纲目》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皮。植物形态详"巴豆"条。功能主治①《纲

  • 三叉凤尾蕨

    药材名称三叉凤尾蕨拼音Sān Chā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Wallich's Brake别名老泻风、凤尾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

  • 鬼目

    《中药大辞典》:鬼目药材名称鬼目拼音Guǐ Mù别名来甘(《别录》),白草子(陶弘景),排风子(《纲目》),毛藤果(《百草镜》)。出处《别录》来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

  • 貂尾

    《中药大辞典》:貂尾药材名称貂尾拼音Diāo Wěi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鼬科动物紫貂的尾或皮毛。原形态紫貂,又名:黑貂(《国策》),栗鼠(《尔雅翼)),貂鼠、松狗(《纲目》)。体长38~56厘米,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