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高山紫菀

高山紫菀

药材名称高山紫菀

拼音Gāo Shān Zǐ Wǎn

英文名root of Alpine Aster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高山紫菀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alpinus L.[A。 pulchellus Willd]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切段,晒干。

原形态高山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10-35cm。根茎粗壮,有丛生的茎和莲座状叶丛。茎直立,不分枝,基部被枯叶残片,被密或疏毛,下部有密集的叶残片,被密或疏毛,下部有密集的叶。下部叶匙状或线状长圆形,长1-10cm,宽0.4-1.5cm,先端圆形稍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柄,全缘;中部叶长或稍有腺点;中脉及三出脉在下面稍凸起。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总苞半于形;总苞片2-3层,外层全部草质,内层边缘膜质,边缘常紫红色,被密或疏柔毛。舌状花35-40个,舌片紫色、蓝色或浅红色;管状花花冠黄色,裂片长约1mm;花柱附片长0.5-0.6mm。冠毛白色,另有少数在外的极短的糙毛。瘦果长圆形,基部较狭,褐色,被密绢毛。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坡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脂肪酸(fatty acid)[1],毛叶酯(lachnl-phyllum ester)[2]。地上部分含6α-当归酰氧基-1-氧代-2,3-二氢西洋红素(6α-angeloyoxy-1-oxo-2,3-dihydrosalviarin),6β-羟基-7,8-去氢三楔旱地菊素A(6β-hydroxy-7,8-dehydrobacchotrcuneatin A)[3]。

性味味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风热头痛;结膜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清热解毒、止咳之功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对叶草

    药材名称对叶草拼音Duì Yè Cǎo别名牛心朴、牛心秧、瓢柴、侧花徐长卿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萝蘑科植物华北白前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切段。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

  • 白饭树叶

    药材名称白饭树叶拼音Bái Fàn Shù Yè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白饭树的枝叶。原形态白饭树(《生草药性备要》),又名:金柑藤,鱼骨菜,白鱼眼

  • 鹿角菜

    《中药大辞典》:鹿角菜药材名称鹿角菜拼音Lù Jiǎo Cài别名猴葵,鹿角(《南越志》),纶(《通志》),赤菜(《闽书》),山花菜(《岭南采药录》)。出处《食性本草》来源为海萝科

  • 刺楸茎

    药材名称刺楸茎拼音Cì Qiū Jīnɡ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

  • 鹿耳翎根

    药材名称鹿耳翎根拼音Lù ěr Lí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gera alata (D. Don) She.-Bip.采收和储藏:来季采收,洗净,鲜用

  • 牡荆沥

    《中药大辞典》:牡荆沥药材名称牡荆沥拼音Mǔ Jīnɡ Lì别名牡荆汁(《登真隐诀》)。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制法将新鲜荆木裁成尺余长之小段,两端架于砖上,其下以火烧

  • 荸荠

    《全国中草药汇编》:荸荠药材名称荸荠拼音Bí Jì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来源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 蛇含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含药材名称蛇含拼音Shé Hán别名五匹风、五爪龙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蛇含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以全草入药。

  • 黄独零余子

    《中药大辞典》:黄独零余子药材名称黄独零余子拼音Huánɡ Dú Línɡ Yú Zǐ别名狗嗽子(《福建民间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叶

  • 鼬鼠肉

    《中药大辞典》:鼬鼠肉药材名称鼬鼠肉拼音Yòu Shǔ Ròu出处《纲目》来源为鼬科动物黄鼬的肉。原形态黄鼬(《广雅疏证》),又名:黄鼠狼、鼪鼠、地猴(《纲目》)。体长25~40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