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黄颔蛇骨

黄颔蛇骨

《中药大辞典》:黄颔蛇骨

药材名称黄颔蛇骨

拼音Huánɡ Hàn Shé Gǔ

出处《纲目》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

功能主治《纲目》:"治久疟,劳疟。炙,入丸、散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颔蛇骨

药材名称黄颔蛇骨

拼音Huánɡ Hàn Shé Gǔ

英文名Striped racer bone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phe taeniurus Cope

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捉。加工时取骨晒干。

原形态黑眉锦蛇,体形较大,全长可达2m以上。头颈区分明显,上唇和咽喉部黄色,背面黄绿、灰绿或棕灰色,体前部背正中具黑色梯状横纹,体后黑色纵线延伸至尾末端,眼后具黑色眉纹,腹灰白色,但前端、尾部及体侧为黄色。眶前鳞1(2),其下方常有1-2枚小鳞,眶后鳞2(3);颞鳞2(1、3)+3(4、2、5),上唇鳞4-2-3(3-2-3、5-2-3)式。背鳞25(23)-25(23、21)-19-(17)行,中段9-17行微棱;腹鳞225-267;肛鳞2分,尾下鳞76-122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海拔300-3000m的平原,丘陵及山地。以鼠、鸟、蛙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甘;温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补虚截疟。主久疟;劳疟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适量。

各家论述《纲目》:治久疟,劳疟。炙,入丸、散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叶槭根

    药材名称三叶槭根拼音Sān Yè Qì Gēn别名三叶鸦枫。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建始槭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 henryi Pax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建

  • 田高粱

    药材名称田高粱别名褐穗飘拂草、牛毛毡、牛毛草、狗毛草来源莎草科田高粱Fimbristylis fusca (Nees) C. B. Clakl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台湾、湖南、云南、贵州至广东。性味

  • 清沙草

    药材名称清沙草拼音Qīnɡ Shā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疏花马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obilanthes diuaricatus (Nees) A. Anders.采收和储藏

  • 柚皮

    《中药大辞典》:柚皮药材名称柚皮拼音Yòu Pí别名柚子皮(陶弘景),气柑皮、橙子皮(《四川中药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柚的果皮。秋末、冬初收集,剖成5~7瓣。悬起晒

  • 白苏叶

    《中药大辞典》:白苏叶药材名称白苏叶拼音Bái Sū Yè别名荏叶(《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化

  • 石栗子

    《中药大辞典》:石栗子药材名称石栗子拼音Shí Lì Zi别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东中药》Ⅱ来源为大棘科植物石栗的种子。秋季桌熟时采收,取

  • 龙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骨药材名称龙骨拼音Lónɡ Gǔ别名五花龙骨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性状药材可分为五花龙骨与龙骨两种:(1)五花龙骨: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

  • 鸡爪芹

    药材名称鸡爪芹拼音Jī Zhuǎ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红花变豆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rubriflora Fr, Schmidt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洗净,晒干。原

  • 鱼蓼

    药材名称鱼蓼拼音Yú Liǎo别名蓼草、大马蓼、水辣蓼、、水蓼、旱辣蓼、辣蓼、蛤蟆腿、节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 钮子药

    药材名称钮子药别名生焰兰、观音兰来源鸢尾科钮子药Tritonia crocosmaeflora Lemoine,以球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消炎,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