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四味建中汤

十四味建中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四味建中汤

药方名称十四味建中汤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白术(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炮制上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小便滑利,大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四味建中汤

药方名称十四味建中汤

别名大建中汤(《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锉)白术(锉,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耆(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制法上药叹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肾久虚,荣卫不足,形体羸瘦,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大便滑利,小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津,空腹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救脱活母汤

    药方名称救脱活母汤处方人参60克肉桂3克(去粗皮,研)当归30克(酒洗)麦冬30克(去心)山茱萸15克 熟地30克(九蒸)枸杞子15克阿胶6克(蛤粉炒)荆芥(炒黑)6克功能主治补气血,益肝肾,救虚脱。

  • 涤肠丸

    药方名称涤肠丸处方冬瓜子2两,土贝母2两,甘草1两5钱,黄耆1两,栝楼1两,枳壳1两,僵蚕(制)1两,肥皂(炒)1两,炙甲片5钱,牛黄3钱,乳香(炙)7钱。制法上为末,水法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大小

  • 姜艾馄饨子

    药方名称姜艾馄饨子处方干姜(末)、熟艾各等分。功能主治冷痢。用法用量作面馄饨,如酸枣大,煮熟,服40-50枚,1日2次。腹胀者,炙厚朴煮汁服药。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

  • 利毒丸

    药方名称利毒丸处方大黄半两,黄芩(去心)1钱,青黛1钱,腻粉(炒)1钱,槟榔1钱半,生牵牛(取末)1钱半,大青1钱,龙脑(研)半钱,朱砂半钱(研)。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功能主治疮疹欲出前

  • 赤小豆贴方

    药方名称赤小豆贴方处方赤小豆5合。制法入苦酒中熬之毕,为散,以苦酒和之,涂拭纸上。功能主治石痈之和平体质者。用法用量贴肿,从发肿两头以下。摘录《外台》卷二十四(注文)引《范汪方》

  • 人参泻心散

    药方名称人参泻心散处方人参6克干姜6克黄连4.5克黄芩4.5克枳实3克 生白芍6克功能主治治上焦湿热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滓再煮200毫

  • 绿豆粥

    药方名称绿豆粥处方绿豆适量 北粳米100克制法先将绿豆洗净,后以温水浸泡2小时,然后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1000克,煮至豆烂米开汤稠。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暑止渴,消肿,降脂。可预防动脉硬化;适用于冠

  • 解痉散瘀汤

    药方名称解痉散瘀汤处方丹参15g,白芍12g,赤芍12g,地龙6g,稀莶草12g,牛膝12g,归尾12g,桃仁9g,两面针12g,甘草6g功能主治外伤或劳损所致的局部拘急瘀肿疼痛。颈肩腰痛,外伤血栓性

  • 茯苓饮子

    《重订严氏济生方》:茯苓饮子药方名称茯苓饮子处方赤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茯神(去木)橘皮(去白)麦门冬(去心)各30克沉香(不见火)甘草(炙)槟榔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痰饮蓄于心胃,怔

  • 参耆补肺汤

    药方名称参耆补肺汤处方人参黄誊白术茯苓陈皮当归山茱萸山药五味子麦门冬甘草各1.5克 熟地4.5克牡丹皮3克功能主治主肺痈。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咳吐脓血,发热作渴,小便不调。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