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固本健阳丹

固本健阳丹

万病回春》卷六:固本健阳丹

药方名称固本健阳丹

处方菟丝子(酒煮)45克 白茯苓(去皮、木)山药(酒蒸)牛膝(去芦,酒洗)杜仲(酒洗,去皮,酥炙)当归身(酒洗)肉苁蓉(酒浸)五味子(去梗)益智仁(盐水炒)各30克 嫩鹿茸(酥炙)熟地(酒蒸)山茱萸(酒蒸,去核)各90克 川巴戟(酒浸,去心)60克续断(酒浸)远志(制)蛇床子(炒,去壳)各45克人参60克枸杞子9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精血清冷或禀赋薄弱;间有壮盛者,亦是房劳过甚,以致肾水欠旺,不能直射子宫,故令无子者。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临卧再进一服。若妇人月候已尽,此是种子期也,一日服三也无妨。

如精不固,加龙骨牡蛎(火煅,盐酒淬三五次)各36克,更加鹿茸15克。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回春》卷六:固本健阳丹

药方名称固本健阳丹

别名固本健阳种子丹

处方菟丝子(酒煮)1两半,白茯神(去皮木)1两,山药(酒蒸)1两,牛膝(去芦,酒洗)1两,杜仲(酒洗,去皮,酥炙)1两,当归身(酒洗)1两,肉苁蓉(酒浸)1两,五味子(去梗)1两,益智仁(盐水炒)1两,嫩鹿茸(酥炙)1两,熟地(酒蒸)3两,山茱萸(酒蒸,去核)3两,川巴戟(酒浸,去心)2两,续断(酒浸)1两半,远志(制)1两半,蛇床子(炒,去壳)1两半,人参2两,枸杞子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培养元神,坚固精血,暖肾壮阳。主无子。多是精血清冷,或禀赋薄弱;间有壮盛者,亦是房劳过甚,以致肾水欠旺,不能直射子宫所致。

用法用量固本健阳种子丹(《医学正印》卷上)。

如精不固,加龙骨牡蛎(火煅,盐酒淬3-5次)各1两2钱,鹿茸5钱。

临床应用不育证:刘小亭公,年四十无子嗣,阳事痿弱,精如水冷,两寸脉洪,两尺脉沉微无力。此真元衰惫,乃斫丧过度所致也。以固本健阳丹加人参附子枸杞子覆盆子各二两,制一料服尽。觉下元温暖如前,又制一料,服至半料乃止。果孕,生一子。后传之于刘伯亭、刘敏庵俱服之,皆生子。

摘录《回春》卷六

猜你喜欢

  • 蛤蚧定喘丸

    《中国药典》:蛤蚧定喘丸药方名称蛤蚧定喘丸处方蛤蚧11g瓜蒌子50g紫菀75g麻黄45g鳖甲(醋制)50g黄芩50g甘草50g麦冬50g黄连30g百合75g紫苏子(炒)25g石膏25g 苦杏仁(炒)5

  • 温清丸

    药方名称温清丸别名温六丸(《医学正传》卷二)。处方干姜30克滑石甘草各60克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功能主治温散寒湿,止呕止泻。治寒湿阻于脾胃,呕吐泄泻。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温开水送下。摘录《丹溪心法》

  • 金黄汤

    《江西中医药》:金黄汤药方名称金黄汤处方金果榄10克,黄精18克,密蒙花6克,谷精草8克,急性子9克,菟丝子9克,枸杞子13克,炙甘草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肝补肾,明目退翳。主实证热证。用法用量水

  • 黑铅丹

    药方名称黑铅丹处方(出山)黑铅1斤(将2蚕砂炒成末),青盐6两,没食子4两,升麻2两,石膏8两,香附子4两(炒焦黑),槐角子6两(炒为末)。制法先将柳木作锤,擂炒铅砂成灰末,加药6味共为末,铅盒收起。

  • 定喘汤2号

    药方名称定喘汤2号处方巴戟天9g,仙灵脾9g,枸杞子12g,款冬花12g,苏子9g,代赭石12g,人参3g,炒杏仁9g,五味子3g,远志6g,茯神9g,胡桃肉7个(焙)。功能主治益肾定喘,化痰。主喘息

  • 麝香鹿茸圆

    药方名称麝香鹿茸圆处方鹿茸(火燎去毛.酒浸.炙)七十两,熟干地黄(净洗.酒浸.蒸.焙)十斤,附子(炮.去皮.脐)一百四十个,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一斤四两,杜仲(去粗皮.炒去丝)三斤半,五味子二斤

  • 红雪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红雪药方名称红雪别名通中散(《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红雪通中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处方川朴消5千克羚羊角屑90克 川升麻90克黄芩90克枳壳60克(麸炒微黄,去瓤)

  • 九一散

    药方名称九一散处方石膏(煅)900g红粉100g性状为浅橙色或浅粉红色的细腻粉末炮制以上二味,石膏研磨、红粉水飞,分别制成极细粉,配研,过绢筛(不得用金属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提脓,拔毒,去腐,生

  • 一志汤

    药方名称一志汤处方人参6克茯神6克白术4.5克甘草1.5克黄耆6克益智仁4.5克远志1.5克柏子仁6克 广皮3克木香1.5克大枣2杖 姜3片功能主治治思虑太过,心烦意乱,食少神疲,四肢倦怠。用法用量水

  • 黄明膏

    药方名称黄明膏处方牛皮胶1两。制法入铜器内,好醋和煮,用筷子时时搅动,煮好加铅粉、黄丹各2钱,搅匀,收入罐内,放水中拔去火毒,用布摊贴。功能主治对口发背,鱼口便毒,及一切痈疽肿毒。未成即消,已成拔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