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感冒清热冲剂

感冒清热冲剂

药方名称感冒清热冲剂

处方荆芥穗200g,薄荷60g,防风100g,柴胡100g,紫苏叶60g,葛根100g,桔梗60g,苦杏仁80g,白芷60g,苦地丁200g,芦根160g。

制法上取荆芥穗、薄荷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8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次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38(50~6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3份,糊精1份及适量的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荆芥穗等挥发油混匀即得,每袋12g。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每次1g,开水冲服,1日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猜你喜欢

  • 加味五皮饮

    药方名称加味五皮饮处方五加皮1钱,地骨皮1钱,生姜皮1钱,大腹皮1钱,茯苓皮1钱,姜黄1钱,木瓜(一方去五加皮,用陈皮、桑皮)。功能主治小儿四肢肿满,阳水或阴水。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服。摘录《幼科类

  • 二陈羌防汤

    药方名称二陈羌防汤处方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羌活、防风。功能主治燥湿理脾化痰。主湿痰证。身或热或不热,体重足酸,呕而不渴,胸膈满,时吐痰,身体软倦,脉沉滑者。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山栀子膏

    药方名称山栀子膏别名山栀膏处方栀子仁4两。制法上药用生鲫鱼半斤,同药捣如泥。功能主治小儿殃火丹,发于两胁及腋下。用法用量山栀膏(《普济方》卷四○六)。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医方妙选》

  • 导痰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导痰汤药方名称导痰汤处方半夏(汤泡七次)120克天南星(炮,去皮)橘红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炙)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燥湿豁痰,行气开郁。主痰涎壅盛,

  • 颠茄片

    药方名称颠茄片来源为颠茄浸膏片。性状本品为淡棕色或棕色的片。炮制取颠茄浸膏10g,加辅料适量,压制成1000片,即得。功能主治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

  • 仁青芒觉

    药方名称仁青芒觉来源本品系藏族验方。由毛诃子、蒲桃、西红花、牛黄、麝香、朱砂等药味加工制成的丸剂。性状为黑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苦、甘、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益肝养胃、愈疮明目醒神,滋补强身。用于自然毒

  • 长寿膏

    药方名称长寿膏处方牛胆1个,川军3钱(研,拣细者)。制法于冬月天寒之时,将川军面入牛胆内调匀,悬当风处阴干备用。功能主治小儿火热上炎,咳嗽作喘。用法用量若与小儿服时,每1岁服吉豆大1块,2岁服元豆大1

  • 姜桂汤

    《万病回春》卷五:姜桂汤药方名称姜桂汤处方干姜肉桂良姜各2克枳壳(去瓤,麸炒)陈皮砂仁厚朴(姜汁炒)吴茱萸(炒)各3克香附4.5克木香1.5克(另研入服)甘草0.6克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治寒性腹痛。

  • 和气安胎汤

    药方名称和气安胎汤处方砂仁2钱(炒),黄芩1钱,紫苏梗1钱,当归身(酒炒)1钱,香附米1钱(童便炒),糯米14粒。功能主治和气安胎。主用法用量河水煎,空心服。摘录《胎产护生篇》

  • 金衣祛暑丸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金衣祛暑丸药方名称金衣祛暑丸处方藿香4两,香薷4两,苏梗叶4两,白术1两(土炒),苍术2两(炒),厚朴2两5钱(姜炒),桔梗1两,扁豆2两5钱(炒),陈皮2两5钱,茯苓4两,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