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别名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

处方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3两,白术3两。

功能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原书同卷)、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方解》)。

各家论述①《金鉴》:此条为汗下后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者立治法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若去桂则是芍药、甘草茯苓白术,并无辛甘走营卫之品,而曰余依桂枝汤法,无所谓也。且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之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去芍药者,为胸满也;此条证虽稍异,而其满则同,为去芍药可知矣。用桂枝汤以解表,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之满;加茯苓之燥渗,因水停小便不利也。余依桂枝汤法煎服,谓依桂枝汤法取汗也。小便利则愈,谓饮病输水道则愈也。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生姜大枣,其意专在解肌,利水次之,故用生姜大枣桂枝,以通津液取汗也。②《伤寒论方解》:本方如去桂,便与证候不合。日医如吉益猷、丹波元简、山田正珍诸氏亦认为不当去桂。因此,理应从《金鉴》及吉益猷氏的说法,将“去桂”改为“去芍”,庶几药与证合。

摘录《金鉴》卷三十一

猜你喜欢

  • 补血荣筋丸

    《杏苑生春》卷七:补血荣筋丸药方名称补血荣筋丸处方肉苁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阴血衰弱,不能养筋,筋缓不能自主,肢体痿软无力者。用法

  • 加减三黄二香散

    药方名称加减三黄二香散处方锦纹大黄5钱,生蒲黄4钱,川黄柏3钱(共生研细末),再入原麝香3分,上梅片3分。制法上和匀为末。功能主治消散。主疫喉初起,项外漫肿。用法用量用茶清调敷;或用白蜜融化敷之亦可。

  • 薏苡仁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薏苡仁散药方名称薏苡仁散处方薏苡仁(一钱半)麻黄(去节.一钱半)防风(去芦.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川芎(一钱) 佰子仁(去壳.一钱) 桂心(一钱)枳壳(麸炒.

  • 补肾壮筋汤

    药方名称补肾壮筋汤处方熟地当归牛膝山萸 云苓 川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功能主治主肾经虚损,下颏关节经常脱位。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 红灵丹

    《中医外科学讲义》:红灵丹药方名称红灵丹处方雄黄18克乳香18克 煅月石30克 青礞石9克没药18克冰片9克 火消18克朱砂60克麝香3克制法上药除冰片、麝香外,共研细末,最后加冰片、麝香,瓶装封固。

  • 丁香饮子

    药方名称丁香饮子处方丁香30个,肉豆蔻1个,白茯苓1钱,甘草1钱,藿香1字。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和气。主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摘录《鸡峰》卷二十

  • 大前胡汤

    《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大前胡汤药方名称大前胡汤处方前胡半斤,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枳实8片(炙),芍药4两,黄芩3两,干枣12枚(擘)。制法上切。功能主治伤寒8-9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

  • 苦楝根汤

    药方名称苦楝根汤处方苦楝根(去外苦皮,晒干)9克 黑豆20粒功能主治治寸白虫。用法用量水煎,临熟入砂糖6克调服。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辰砂化痰丸

    药方名称辰砂化痰丸处方芫花(好醋拌匀,过一宿,瓦器不住手搅炒,令黑不要焦)半两,甘遂(湿面裹,长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晒干,又云:水浸冬7,春、秋5日,或水煮亦可)3钱4分,大戟(长流水煮一时,再水洗,

  • 龟肉臛

    药方名称龟肉臛处方龟肉(洗,切)3两,羊肉(洗,切)3两,麞肉(洗,切)3两。功能主治产后乳汁不下。用法用量上药以水不拘多少,加五味,煮作臛食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