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经汤

温经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经汤

药方名称温经汤

处方阿胶(蛤粉碎炒)、当归(去芦)、川芎人参肉桂(去粗皮)、甘草(炒)、芍药、牡丹皮,各二两;半夏(汤洗七次)二两半,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炒)三两,麦门冬(去心)五两半。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冲任虚损,月候不调,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去血过多不止。

又治曾经损娠,瘀血停留,少腹急痛,发热下利,手掌烦热,唇干口燥。

及治少腹有寒,久不受胎。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金匮要略》:温经汤

药方名称温经汤

处方千金调经散(《万病回春》卷六)。

制法吴茱萸9克当归9克 芍药6克川芎6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门冬(去心)9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

用法用量上十二味,以水l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祛瘀为臣;阿胶麦冬养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温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温经汤

药方名称温经汤

别名小温经汤(《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 桂心牡丹皮莪茂各15克人参甘草牛膝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治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致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猜你喜欢

  • 催生开骨丹

    药方名称催生开骨丹处方5月5日午时择透明朱砂、透明滴乳各等分。制法先将朱砂飞过,为粗末,次将乳香入铜铫内溶化,与朱砂末和匀,乘热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临产催生。主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产痛至不可忍时,

  • 越鞠保和丸

    药方名称越鞠保和丸处方苍术(米泪浸三宿,炒)30克 抚芎(酒洗)30克神曲(炒)30克香附(童便浸,炒)30克栀子(炒)15克陈皮30克半夏(炮)30克 白茯苓30克连翘15克莱菔子(炒)15克枳实(

  • 加味二妙丸

    《医学集成》卷三:加味二妙丸药方名称加味二妙丸处方苍术4两,黄柏2两,归尾2两,苡仁2两,牛膝2两,萆薢2两,防己2两,龟版2两。制法酒糊为丸。功能主治脚气,嗜酒致痛,脚如火燎。用法用量生姜盐汤送下。

  • 发毒攻里五香连翘饮

    药方名称发毒攻里五香连翘饮处方沉香1钱,木香1钱,麝香1钱,丁香1钱,乳香2钱,连翘1钱,射干1钱,升麻1钱,桑寄生1钱,独活1钱,甘草1钱,大黄1两5钱,木通2钱。功能主治诸疮肿,初觉1-2日,便厥

  • 清脾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清脾汤药方名称清脾汤处方厚朴120克(姜制炒)乌梅(打,去仁)半夏(汤去滑)青皮良姜各60克草果(去皮)30克甘草(炙)15克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温脾化痰。治疟疾,发作有时

  • 人参固本酒

    药方名称人参固本酒处方何首乌60g枸杞子60g 生地黄60g 熟地黄60g麦门冬60g天门冬60g人参60g当归60g茯苓30g 白酒6000ml炮制1.将所有药材捣成碎末;2.装入纱布袋,放进干净的

  • 涩肠丸

    药方名称涩肠丸处方龙骨海螵蛸诃子(炮,去核)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糊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涩肠止痢。治小儿下痢赤白,后重频并。用法用量每次30丸,米汤送下。摘录《玉机微义》卷五十

  • 鹤顶丸

    药方名称鹤顶丸处方艾叶1两(醋半盏,煮干,为末),牡蛎1两3钱(盐泥煅),赤石脂1两半(醋淬7次),吴茱萸1两半(汤泡,去涎),干姜1两半(炮制),龙骨1两(盐泥煅),当归7钱半(酒浸),附子半两(泡

  • 椒目散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椒目散药方名称椒目散处方麻黄根椒目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固表止汗。治盗汗,日久不止者。用法用量每次3克,食后用酒加温调服。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 碧玉散

    《宣明论方》卷十:碧玉散药方名称碧玉散处方滑石180克甘草30克青黛适量制法前二味为细末,加青黛至药末呈碧青色。功能主治祛暑清热。主夏伤暑热,身热吐泻,下痢赤白,癃闭淋痛;或兼见目赤咽痛,口舌生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