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苓汤

理苓汤

张氏医通》卷十六: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干姜(炮)1.5~3克人参3~9克白术(炒焦)3~6克甘草(炙)1.5~3克茯苓猪苓各6克泽泻9克 桂3克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化气利水。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白术3钱(炒),炮姜1钱半,茯苓3钱,泽泻1钱半,猪苓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甘草6分。

功能主治寒湿伤脾,痛泻,脉弦细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寒湿伤脾,气化不能通调,故腹痛溺涩泄泻不止焉。白术健脾燥湿,炮姜温中散寒,茯苓渗脾湿,炙甘草益中气,猪苓利三焦之湿,肉桂壮下焦之火,泽泻通利膀胱以快小便也。水煎,温服,使火温土健则寒湿自化,小便无不利,腹痛泄泻无不瘳矣。此利水温土之剂,为寒湿伤脾痛泻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张氏医通》卷十六:理苓汤

药方名称理苓汤

处方理中汤合五苓散。

功能主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产后霍乱,脉紧细者。

各家论述产后脾胃两虚,寒邪搏湿,故挥霍撩乱,呕吐泄泻,谓之霍乱。与常人霍乱不同。人参补胃气之虚,白术助脾气之运,炮姜温中逐冷,猪苓利水泻湿,泽泻利肾膀之湿,茯苓渗脾肺之湿,炙草缓中和胃,肉桂补火散寒也。水煎,温服,使脾健胃强,则寒湿自散而经腑清和,安有挥霍撩乱,呕吐泄泻之患乎。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猜你喜欢

  • 大玉容丹

    药方名称大玉容丹处方白僵蚕3钱,白丁香1钱5分,白附子3钱,白芷3钱,三柰3钱,滑石5钱,硼砂3钱,白荷花瓣3钱,密陀僧3钱,白茉莉子(研粉)3钱,绿豆粉2两,白冬瓜子3钱(晒研),白蜜1两5钱。制法

  • 胆矾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胆矾丸药方名称胆矾丸处方胆矾3克(为粗末)绿矾60克大枣14个(去核)好醋600毫升(以上同煎,熬令枣烂)使君子60克(去壳)枳实(去瓤,炒)90克黄连诃黎勒(去核)各30克(并

  • 加味三星汤

    《洞天奥旨》卷五:加味三星汤药方名称加味三星汤处方金银花2两,蒲公英1两,生甘草3钱,玄参1两。功能主治阳疽。用法用量水数碗,煎8分服。摘录《洞天奥旨》卷五《增订治疔汇要》卷下:加味三星汤药方名称加味

  • 立验丸

    药方名称立验丸处方葶苈10分(研,炒,为末),贝母3分,杏仁1两半(炒,去皮尖),赤茯苓3分,紫菀3分,五味子3分,人参1两。桑白皮1两(炙)。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消肿下气止嗽

  • 八味地黄丸

    《博育生女科.产后编》卷上:八味地黄丸药方名称八味地黄丸处方山茱萸山药丹皮 云苓各24克泽泻15克 熟地24克五味子15克 炙黄耆30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血块不落。用法用量

  • 八宝光明散

    药方名称八宝光明散处方硼砂(煅)8钱,飞甘石8两,正梅片4钱8分,荸荠粉3两,珊瑚1钱2分,玛瑙1钱2分,朱砂1钱2分,麝香1钱2分,云黄连(水泡)2钱。制法上为极细末,装小玻璃瓶内,严密封固,勿使药

  • 羚熊清狂汤

    药方名称羚熊清狂汤处方羚羊片1钱半,老竺黄3钱,寒水石4钱,小川连8分,九制胆星5分,金汁1两,鲜石菖蒲汁2小匙(同冲),熊胆1分(药汤调下)。功能主治消痰热以熄风火。主伤寒发狂,痰热风火较盛者。摘录

  • 加减龙胆汤

    药方名称加减龙胆汤处方龙胆草、柴胡、黄芩、麦门冬、防风、桔梗、赤芍、茯苓、甘草、大黄(煨,减半)一方用前胡。功能主治小儿内热。用法用量水煎服,得下即止。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九

  • 大黄五味子丸

    药方名称大黄五味子丸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五味子1两,车前子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肺脏气实,心胸壅闷,咳嗽喘促,大肠气滞。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摘录

  • 济艰催挽汤

    药方名称济艰催挽汤处方熟地2两,山药1两,当归2两,牛膝3钱,玄参1两,车前子1钱。功能主治纯补精血,通畅上下。主精血津液不足之噎膈翻胃。用法用量水煎服。1日1剂。摘录《辨证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