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露饮

甘露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即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小儿一服分两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别名甘露饮子(《阎氏小儿方论》)。

处方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行气利湿。治胃中客热,牙宜口臭,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饥饿心烦,不欲饮食;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黄疽,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闷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现用于口腔炎、咽炎、齿龈肿痛,慢性扁桃体炎属阴虚而有湿热者;亦用于眼科工业性眼灼伤、角膜实质炎。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O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时温服。小儿一服分两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伤寒心要》: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茯苓泽泻甘草石膏寒水石各60克白术桂枝猪苓各15克滑石120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汗后,烦渴不止;伏暑大渴。

用法用量每服9克,汤调或新汲水调服,姜汤尤妙。

摘录伤寒心要

医学传灯》卷下: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天冬麦冬、生地、熟地、茵陈枇杷叶、黄芩、苡仁、石斛甘草、山栀(一方无茵陈、山栀,用枳壳)。

功能主治三消。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伤寒大白》卷一: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知母麦冬连翘薄荷桔梗黄芩玄参滑石石膏甘草

功能主治三阳热毒上冲之咽喉痛。

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普济方》卷二九九引《如宜方》: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枇杷叶、石斛甘草(炙)、生地黄黄芩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功能主治口舌生疮,牙宣心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九引《如宜方》

《得效》卷十一: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寒水石石膏郁金甘草薄荷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潮热乍来乍去,心烦面赤,口干如疟状。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薄荷汤调下。

摘录《得效》卷十一

普济方》卷三九五: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石膏1两,寒水石1两,甘草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伏热吐泻,兼中暑昏迷,烦渴不止,心燥体热,头疼及伤风体热,烦渴嗞煎。

用法用量3岁半钱,灯心汤调下,暑热,冷水调下。

注意立夏后、立秋前宜用,余月不可。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医学摘粹》: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生地3钱,熟地3钱,天冬3钱,麦冬3钱,石斛3钱,甘草2钱,枳壳2钱,枇杷叶3钱。

功能主治口糜龈烂出血;食亦,善食而瘦。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医学摘粹

《痘科金镜赋集解》卷六: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人参、白茯苓甘草、生地、麦冬五味子知母、花粉、葛根

功能主治喉舌牙疳,痘后牙疳出血,口臭口烂。

用法用量上焦火,加生藕汁,桔梗、山栀;中焦火,加石膏黄连;下焦火,加黄柏、熟地,去葛根

摘录《痘科金镜赋集解》卷六

《灵验良方汇编》卷一: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枇杷叶(拭去毛)1钱,生地黄1钱,熟地1钱,天冬1钱,黄芩1钱,石斛1钱,山豆根1钱,犀角屑1钱,枳壳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烂,时出脓血。

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食后服。

摘录《灵验良方汇编》卷一

疡医大全》卷十四: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犀角1钱,生甘草1钱,生地1钱,银柴胡1钱,枳壳1钱,麦门冬1钱,知母1钱,枇杷叶1钱,黄芩1钱,钗石斛1钱,茵陈1钱。

功能主治茧唇。

用法用量用淡竹叶7片,灯心10很为引,水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四

《玉钥·续编》: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大熟地3钱,大生地2钱,玉竹3钱,大麦冬(去心)2钱,天门冬(去心)1钱,马料豆2钱,炙甘草4分。

功能主治喉白,咽干不润,咳嗽,唇燥舌干。

用法用量是方得人参更妙。

摘录《玉钥·续编》

白喉全生集》: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地黄4钱,熟地3分,麦冬(去心)3钱,僵蚕2钱(姜汁炒),银花1钱5分,天冬1钱5分,石斛1钱,枳壳1钱,粉草1钱。

功能主治白喉虚热症,白见于关内外,色稍不润,喉内红肿,下午痛甚,口干不渴,舌苔虽黄而滑,小便略赤而长,饮食稍碍,心烦不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白喉全生集

医方简义》卷二: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大生地5钱,鲜生地6钱,天冬3钱,麦冬(去心)3钱,鲜石斛4钱,黄芩(炒)1钱,银花3钱,川贝母1钱,生甘草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存阴清邪,以复胃中津液。主温热病。

用法用量竹茹1团,姜汁炒。

摘录医方简义》卷二

《准绳·幼科》卷六: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麦门冬(去心)1两,天门冬(去心)2两,生地黄4分,熟地黄6分,石斛(去根)5分,枇杷叶5分,山茵陈6分,枳壳6分,黄芩6分,犀角屑6分,甘草1字。

功能主治小儿牙疳。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医统》卷九十一:甘露饮

药方名称甘露饮

处方黄芩、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枇杷叶、茵陈石斛桔梗甘草枳壳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疮,热毒攻牙,口肿。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注意不可吃热物。

摘录《医统》卷九十一

猜你喜欢

  • 杜蘅汤

    药方名称杜蘅汤处方杜蘅3两,松萝3两,瓜蒂30枚。功能主治胸中多痰,头痛不欲食,及饮酒则瘀阻痰。用法用量上药以酒1升2合,渍再宿,去滓,每次温服5合。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杜蘅下气消痰,以其气浊,故

  • 皇散

    药方名称皇散处方插芹(大蚌粉壳薄者,不拘个数,烧为灰,细研末,筛过)。功能主治臁疮、脚疮。用法用量看疮大小,用施入轻粉拌和,疮湿干掺上,疮干津唾调涂。不可近水。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六引《卫生家宝》

  • 桂枝加黄耆汤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加黄耆汤药方名称桂枝加黄耆汤处方桂枝芍药甘草各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黄耆6克功能主治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

  • 驻车丸

    药方名称驻车丸处方黄连360g炮姜120g当归180g阿胶180g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微辛。炮制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醋60ml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主治滋阴,止

  • 桂枝茯苓汤

    《四圣心源》卷十:桂枝茯苓汤药方名称桂枝茯苓汤处方桂枝3钱,茯苓3钱,甘草2钱,丹皮3钱,芍药3钱,桃仁3钱。功能主治疏术达郁而润其风燥。主妊娠下血症块连胎者。用法用量煎大半杯,温服。摘录《四圣心源》

  • 橘连枳术丸

    药方名称橘连枳术丸处方白术3两(去梗),枳实1两(去瓤,麸炒),陈皮1两,黄连1两(酒浸,炒)。制法上为末,荷叶煮汤,打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脾和胃,泻火消痰。主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服。

  • 和肝散

    《银海指南》卷三:和肝散药方名称和肝散处方香附500克(分作四份:一份以酒浸,一份以盐水浸,一份以蜜浸,一份以童便浸,每浸三日夜后晒干)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功能主治治肝气不和,目赤肿痛;或因郁怒伤

  • 翻瘢散

    药方名称翻瘢散处方赤石脂2钱,孩儿茶2钱,乳香1钱,牛黄2分,珍珠6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疮。用法用量疮湿,干掺;疮干,炖鸡蛋油调敷。摘录《痘学真传》卷七

  • 韩侍郎神验捻髭方

    药方名称韩侍郎神验捻髭方处方百药煎1两,五倍子半两,诃子皮1两,(艹狼)把1两,荷叶1两,定粉3钱,绿矾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用铁浆1碗,煎至半碗,绵滤过,再入文武火熬成膏。功能主治乌髭发。主用法用量隔

  • 化毒除湿汤

    药方名称化毒除湿汤处方归尾、泽兰、苡仁、牡丹皮、赤芍、金银花、枳壳、川通草。功能主治湿热下注。摘录《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