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百合散

百合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蒸)紫菀茸 贝母白芍前胡茯苓桔梗(炒)各3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感受风热,咳嗽痰多,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胎产秘书》卷上: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6克 桑皮2.1克前胡2.4克桔梗2.1克 芍药3克 赤苓2.4克 贝母3克橘红3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子嗽。

用法用量生姜少许为引,水煎服。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圣惠》卷七十四: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1两,桔梗(去芦头)1两,贝母(煨微黄)1两,赤芍药1两,紫菀(洗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前胡(去芦头)1两,赤茯苓1两,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1-10月份,伤寒烦热,咳嗽不欲食,胸前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济生》卷七: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蒸)1两,紫菀茸(洗)1两,贝母(去心)1两,白芍药1两,前胡1两,赤茯苓(去皮)1两,桔梗(去芦,炒)1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妊娠风热相交,咳嗽痰多,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七

《圣惠》卷十八: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1两(锉),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麻黄半两(去根节),紫菀半两(洗,去苗土),黄芩1两,甜葶苈3分(炒令紫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心肺热盛,小便赤黄,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准绳·疡医》卷六: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川芎赤芍药、当归百合、生地黄侧柏叶荆芥犀角牡丹皮黄芩黄连栀子郁金大黄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呕黑血汁。

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和服。

大便利者,去大黄

摘录《准绳·疡医》卷六

《卫生总微》卷七: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半两(炒黄,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腹中满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七

《圣惠》卷四十六: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1两,紫苏子3分(微炒),桑根白皮1两(锉),紫菀3分(去苗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款冬花3分,汉防已3分,贝母3分(焙微黄),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仁,麸炒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1两,麻黄1两(去根节),桔梗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胸中气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5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诸鱼骨鲠在喉中。

用法用量用蜜水调涂帛上,匝项系之,甚者不过3-5上。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2合。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耳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温水调下,日3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圣惠》卷三十一: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3分,柴胡1两(去苗),桑根白皮3分(锉),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麻黄3分(去根节),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骨蒸劳热,咳嗽损肺。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十二: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3分,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半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大腹皮3分(锉),汉防已半两,赤茯苓3分,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头目连背膊浮肿,喘促,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鸡峰》卷十七: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1两,人参1两,贝母1两,白茯苓1两,杏仁1两,甘草1两,干山芋1两,鹿角胶2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杏仁研匀。

功能主治妇人肺胃不顺,气逆,呕血不止,咽嗌不利;兼治嗽痰。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黄蜡1皂大,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七

《圣惠》卷十三: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2两,紫菀1两(去根节),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百合病,身微热,恶寒烦喘。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三二: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1两,黄柏1两,白及1分,蓖麻子仁50粒(研)。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颐颏疮(独骨疮)。

用法用量朴消水和作饼贴之,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圣惠》卷十三: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1两,栝楼根1两,牡蛎3分(烧为粉),栀子仁3分,麦门冬3分(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百合病,一月不解,变如渴疾。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一: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1两,葛根1两,麻黄半两,(去根节),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芩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石膏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已经14日外,潮热不退,四肢无力,昏沉如醉,恐变成百合病。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七十四: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半两,桑根白皮1两(锉),栝楼根1两(锉),葶苈半两(隔纸炒令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胸气壅,喘促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葱白5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七十四:百合散

药方名称百合散

处方百合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1两,桔梗(去芦头)1两,桑根白皮(锉)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咳嗽,心胸不利,烦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入蜜半匙,更煎2-3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猜你喜欢

  • 复寿延春丹

    《普济方》卷一一五:复寿延春丹药方名称复寿延春丹处方人参60克 白茯苓60克远志(去心)牛膝(酒浸)杜仲(炒去丝)黄耆菖蒲当归苍术(泔浸,去皮)甘菊花地骨皮各30克天麻半夏(制)生地黄熟地黄益智仁萆薢

  • 开关神应散

    《万病回春》卷五:开关神应散药方名称开关神应散处方蜈蚣(焙存性)6克胆矾全蝎(去毒,焙,存性)僵蚕(去丝、嘴)蝉蜕(焙,存性)各3克蟾酥9克穿山甲(麸炒)9克川乌尖3克乳香1.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

  • 糠焦油糊膏

    药方名称糠焦油糊膏处方糠馏油250g,氧化锌糊膏5000g。功能主治杀菌,止痒,消炎剥脱,软化浸润。主亚急性慢性皮肤病,湿疹,皮炎。用法用量直接涂于皮损处。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肥皂荚丸

    药方名称肥皂荚丸处方肥皂荚2挺(去黑皮),好酥1两。制法上取皂荚,于慢火上炙,以酥细细涂之,仍数数翻覆,以酥尽为度,炙令焦黄,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咳嗽喘急,喉中呀呷作声。用法用量每

  • 加味通气汤

    药方名称加味通气汤处方茴香、乌药、当归、芍药、香附、山楂子、陈皮、茯苓、白术、延胡索、吴茱萸、槟榔、泽泻、木香、甘草。功能主治产后小腹及腰疼,甚则肛门窘迫不可忍。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产科发蒙》卷

  • 仓公酒

    药方名称仓公酒处方当归(三分)防风(三分)独活(一两半)麻黄(一两一分)细辛(半两)附子(一个)功能主治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酒各半煎服。口不开者抉开纳药。摘录明·方贤

  • 马蔺花丸

    《医家四要》卷三:马蔺花丸药方名称马蔺花丸处方马蔺花、延胡索、肉桂、橘核、海带、昆布、海藻、金铃子、枳壳、桃仁、厚朴。功能主治七疝及妇人阴(疒颓),小儿偏坠。用法用量水泛为丸服。摘录《医家四要》卷三《

  • 加味芩连四物汤

    药方名称加味芩连四物汤处方四物汤加黄芩(酒炒黑)、黄连(酒炒黑)、地榆、阿胶、荆芥穗(微炒)、升麻(蜜制)、棕榈皮灰。功能主治产后大便出血。摘录《金鉴》卷四十八

  • 加味参茯饮

    药方名称加味参茯饮处方人参5钱,茯苓5钱,半夏3钱,天花粉3钱,甘草1钱,竹沥2合,附子1片。功能主治痰积上焦,哭笑无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

  • 蓖麻子膏

    《杨氏家藏方》卷二:蓖麻子膏药方名称蓖麻子膏别名萆麻子膏处方沥青(别研)2钱,黄蜡2钱,轻粉2钱,硫黄(别研)2钱,蓖麻子(去皮,研)2钱,麻油1两。制法上为细末,将油、蜡同文武火熬令蜡溶,入前件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