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茯苓半夏汤

茯苓半夏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茯苓(去皮)三两,半夏(汤浸七次)五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咳嗽呕吐,气短恶心,以致饮食不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一大盏,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2两,半夏(汤洗7遍,炒干)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呕哕,心下悸动,胸膈有滞水,往往头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寿世保元》卷三: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茯苓(去皮)1钱,半夏(姜炒)1钱,陈皮1钱,苍术(米泔浸)1钱,厚朴(姜炒)1钱,砂仁5分,藿香8分,乌梅1个,干姜(炒)3分,甘草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水寒停胃作呕吐者。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徐徐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回春》卷三: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茯苓1钱,半夏(姜汁炒)1钱,厚朴(姜汁炒)1钱,干姜(炒)5分,丁香5分,官桂5分,砂仁5分,陈皮1钱,藿香8分,柿蒂1钱,茴香7分,沉香3分,木香3分,甘草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水寒停胃发呃。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磨沉香木香同服。

摘录《回春》卷三

《同寿录》卷三: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半夏1钱5分,白术1钱,白茯苓1钱,甘草5分,陈皮6分,缩砂仁8分。

功能主治恶阻,呕吐不止者。

用法用量研,水煎服。

摘录《同寿录》卷三

《伤寒全生集》卷三: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茯苓半夏生姜陈皮厚朴

功能主治心下有水,呕吐哕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杂病源流犀烛》卷四: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赤苓、半夏陈皮苍术厚朴

功能主治痰饮呕吐。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四

全生指迷方》卷三: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茯苓4两,半夏2钱半(汤洗7遍),旋覆花3钱,甘遂(锉末,炒)1钱。

功能主治酒疸。心下懊痛,足膝胚满,小便黄,面发赤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湿加于热,内蒸脾气。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盏,煎至1盏,去滓,将甘途末分2服,用药汁半盏调服。以利为度。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不知医必要》卷一: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半夏(醋炒)4钱,茯苓2钱,甘草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暑忽然昏倒。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调下。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一

《伤寒全生集》卷三: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茯苓半夏枳实桔梗厚朴大腹皮木通苍术陈皮

功能主治水结胸,但头汗出,心下满,揉之汩汩有声者。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宣明论》卷六: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茯苓半夏汤

处方茯苓1分(去皮),半夏1钱,生姜1分(取汁),黄芩1分(去腐),甘草1分,红皮1分(去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热痰逆呕吐或眩运头痛。

用法用量水1盏,煎至4分,空心冲生姜汁下,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六

猜你喜欢

  • 健脾散

    《苏沈良方》卷四:健脾散药方名称健脾散处方乌头(炮)22克厚朴(姜炙)甘草(炙)干姜(炮)各7.5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温中燥湿。治寒湿泄泻,老人脏泄尤效。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

  • 虚热煎

    药方名称虚热煎处方当归30克川芎6克黄耆15克炮姜1.5克功能主治治产后血虚发热。用法用量水煎,入童便75毫升,和匀服之,立止。摘录《仙帖集》卷三

  • 太乙金丹

    药方名称太乙金丹处方全蝎49个防风白附子(炮)僵蚕(炒)天麻朱砂牛胆南星天竺黄各30克蝉蜕15克麝香6克牛黄4.5克 天浆子(炒)21个干蟾1枚(去足)赤脚蜈蚣1条(当脊上开一路,入麝香于内令满,用纸

  • 加减人参丸

    药方名称加减人参丸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阿胶、苏梗、桑寄生。功能主治受孕后,因色欲过甚,精血暗损,荫胎不足,胎系不固,胎不长成,而每致半产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党苓姜根汤

    药方名称党苓姜根汤处方党参9克,茯苓15克,炒白术9克,肉豆蔻6克,吴茱萸6克,官桂4.5克,附片3克,炮姜3克,煨葛根4.5克。功能主治温补脾肾,回阳固脱。主脾肾虚衰,阳虚欲脱。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

  • 巴黄散

    药方名称巴黄散处方巴豆(去外壳)15g,雄黄1g。制法上为细末,用3-4层纱布包装。功能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量每日涂患部3-4次,每次1-2分钟,直至痒感减退为止。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栗皮丸

    药方名称栗皮丸处方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乳香(研)1分,鲇鱼肝1分。制法上同研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诸骨鲠在喉不出。用法用量看骨远近,绵裹1丸,水润,外留绵线吞之,即钩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 消痞膏

    药方名称消痞膏处方三棱蓬术 川山甲 木鳖仁杏仁水红花子 萝卜子透骨草(晒千)大黄各30克 独头蒜4个制法上用香油500克,入前药十味煎,以飞丹收之,后下细药:真阿魏、乳香、没药各30克,麝香9克,先下

  • 加味真武汤

    药方名称加味真武汤处方焦术、茯苓、白芍、小茴、附子、肉桂、炮姜、甘草、生姜、大枣。功能主治当脐腹痛。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黄连清膈丸

    药方名称黄连清膈丸处方麦门冬(去心)30克黄连(去须)15克 鼠尾黄芩(净刮)9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心肺间有热,及经中热。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温水送下。摘录《内外伤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