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荆芥丸

荆芥丸

杨氏家藏方》卷二:荆芥丸

药方名称荆芥丸

处方荆芥360克天麻(去苗)附子(炮,去皮、脐)白附子(炮)乌药当归(洗、焙)川芎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10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风邪上攻头面,眩晕痰多,咽膈不利,口目瞤动,偏正头痛;或伤风头痛,发热鼻塞声重。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细嚼,茶清或酒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普济方》卷二七二:荆芥丸

药方名称荆芥丸

处方荆芥末。

制法上以地黄自然汁熬成膏,和荆芥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身上一切疮。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茶、酒任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

圣济总录》卷十七:荆芥丸

药方名称荆芥丸

处方荆芥稳4两,细辛(去苗叶)1两,芎藭1两,白僵蚕(炒)1两,天麻1两半,羌活(去芦头)2两,防风(去叉)2两,蒺藜子(炒,去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扎,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诸风头旋,目痛眩,肢体拘急,手足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细嚼,荆芥茶送下;温酒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普济方》卷二八○:荆芥丸

药方名称荆芥丸

处方荆芥穗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蒸烂。入萝卜于木石器内,烂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疥疮,及风热疮。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茶汤、熟水任下。

注意荆芥药,忌食无鳞鱼。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

《医方类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荆芥丸

药方名称荆芥丸

处方浮萍、荆芥子(净择洗)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水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出汗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

猜你喜欢

  • 加减升麻解毒汤

    药方名称加减升麻解毒汤处方升麻、干葛、羌活、人参、柴胡、前胡、甘草、桔梗、防风、荆芥、牛子、赤芍、连翘、木通。功能主治麻疹初热,时暖时寒。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口渴,加麦冬、花粉、干葛(多加);腹痛,加枳

  • 醋煮三棱丸

    药方名称醋煮三棱丸处方川芎60克(醋煮微软,切作片子)京三棱120克(醋煮软,竹刀切作片子,晒干)大黄15克(醋纸裹,火煨过,切)制法上药三味为末,水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一切远年近日积聚。用法

  • 大五积丸

    药方名称大五积丸别名化积丸处方硇砂1两,芫花1两,干漆(炒出烟)1两,巴豆半两(去皮心膜,研,出油),猪牙皂荚3分,乌头(炮裂,去皮脐)3分,(以上6味,捣罗4味为末,入硇砂、巴豆拌匀,用米醋3升,于

  • 一捻金

    《中国药典》:一捻金药方名称一捻金处方大黄100g牵牛子(炒)200g槟榔100g人参100g朱砂30g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黄褐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而涩。炮制以上五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大黄等四味

  • 豆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豆附丸药方名称豆附丸处方肉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120克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60克丁香(不见火)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

  • 韭叶膏

    药方名称韭叶膏处方韭叶(连根洗净)。制法上捣烂,同人家门限下及地板上细泥和匀。功能主治虫牙痛。用法用量擦痛处腮上,外用纸贴。一时下有细虫在于泥上,可以除绝病根。摘录《医统》卷六十四引《经验方》

  • 胡荽子散

    药方名称胡荽子散处方胡荽子半两,补骨脂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不止,变成痔疾。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陈米饮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 人参泻肺汤

    药方名称人参泻肺汤处方黄芩栀子枳壳(炒)人参薄荷连翘甘草(炙)杏仁(炒、去皮)桑白皮(炒)大黄加桔梗(炒)各等分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治肺经出热,上喘咳嗽,胸胁胀满,痰多,大便涩滞。用法用量每服30克

  • 灵效散

    《玉案》卷五:灵效散药方名称灵效散处方花蕊石1两,硫黄4两(入罐,盐泥封固,煅过)。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胞衣不下。用法用量每服1钱,滚汤下。摘录《玉案》卷五《玉案》卷五:灵效散药方名称灵效散处方当归1

  • 莲壳散

    药方名称莲壳散处方棕皮(烧灰)半两,莲壳(烧灰存性)半两,香附子3两(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血崩。用法用量每服3-4钱,食前米饮调下。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