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藿香安胃散

藿香安胃散

脾胃论》卷下:藿香安胃散

药方名称藿香安胃散

别名藿香安胃汤(《古今医统》卷二十四)。

处方藿香丁香人参各7.5克橘红15克

制法上药四味,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350毫升,加生姜1片,同煎至250毫升,空腹时和滓冷服。

摘录脾胃论》卷下

御药院方》卷四:藿香安胃散

药方名称藿香安胃散

别名藿香正气散、藿香平胃散

处方藿香叶1两,半夏2两(汤洗7次,焙干),陈皮2两(去白),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制),苍术3两(米泔浸1宿,焙干),甘草2两(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感寒吐泻。

用法用量藿香正气散(《医学纲目》卷三十三)、藿香平胃散(《赤水玄珠》卷四)。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藿香养胃汤”。《奇效良方》有砂仁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猜你喜欢

  • 黑霜丸

    药方名称黑霜丸处方巴豆1个(去油),百草霜3钱匕。制法上研令匀,汤浸蒸饼为丸,如芥子大。功能主治吐泻霍乱。用法用量水泻,冷水送下1丸;霍乱吐泻不定者,同蝉壳1个为末,冷水调下1丸。注意忌热物。摘录《鸡

  • 大排风天麻散

    药方名称大排风天麻散处方天麻2两,乌蛇(酒炙,用肉)1两1分,羌活(去芦头)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2两半,当归(切,焙)1两1分,桂(去粗皮)3分,白芷(炒)1两1分,麻黄(去根节,

  • 固涩丸

    药方名称固涩丸处方白术1两,牡蛎(煅)1两,附子1两,干姜1两,肉落(面包煨)1两,赤石脂1两,诃子肉两半,石榴皮(醋炒)两半,枯矾3钱,五倍子4钱。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功能主治滑泄,直肠泄,食入即

  • 蝙蝠消血散

    药方名称蝙蝠消血散处方蝙蝠3枚。制法上烧令烟尽,为末。功能主治金疮血肉瘘。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白水送下,1日内服尽,当下如水。摘录《鬼遗》卷二

  • 表邪降火汤

    药方名称表邪降火汤处方薄荷、陈皮、苍术、麻黄(夏、秋不用)、桂枝、杏仁、腹皮、苏叶、甘草、生姜(引)。功能主治肺寒发喘,身热骨酸,畏寒头痛,脉浮洪。摘录《点点经》卷三

  • 江蝈围药

    药方名称江蝈围药处方大黄、半夏、黄药各等分,江蝈24个,白梅4个(去核捣烂)。制法以江蝈、白梅入前药杵和成剂,为丸如指头大。功能主治诸疮肿毒初生。用法用量用好陈醋磨化,围敷患处四边。摘录《杏苑》卷七

  • 开气散

    药方名称开气散处方枳壳(去瓤,麸炒)2两半,甘草(炙)7钱5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气实,肋间痛,如有物刺。用法用量每服2钱,浓煎,葱白汤下,不拘时候。摘录《鲁府禁方》卷二

  • 七仙丸

    药方名称七仙丸处方菟丝子(酒浸,另研为末)150克 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干)30克 巴戟(去心)30克车前子 熟干地黄枸杞子各90克甘菊花(拣净)12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倍术丸

    《外台秘要》卷八引《深师方》:倍术丸药方名称倍术丸处方白术500克 桂心干姜各250克制法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五饮酒澼。用法用量每次10丸,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稍加之,日再。

  • 避瘟杀鬼丸

    药方名称避瘟杀鬼丸处方雄黄3两,雌黄3两,山甲2两,龙骨2两,鳖甲2两,猬皮2两,川芎2两,禹余粮2两,真珠(酌加)、羚羊角7两,虎头骨7两,樗鸡15枚(如无,可以芫青15枚代之),东门上雄鸡头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