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解悬汤

解悬汤

《辨证录)卷十三: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人参60克当归120克川芎60克荆芥9克 益母草90克麦冬30克炮姜3克

功能主治治乳悬。产后乳房伸长,疼痛难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四剂而乳头收,再四剂痊愈。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辨证录》卷十三: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人参2两,当归4两,川芎2两,荆芥3钱,益母草3两,麦冬1两,炮姜1钱。

功能主治急救胃气而补血。主妇人产后,亡血过多,胃中空虚,胃血干燥,两乳细小,下垂过小腹,痛甚。

用法用量水煎服。4剂而乳头收,再4剂痊愈。

各家论述此方人参生胃气于无何有之乡,当归川芎于乘危至急之地;用荆芥、益母草分解各脏腑,以归其经络;用麦冬炮姜者,因阳明胃火之燥,未免火动而炎烧,产后不便大用寒凉,故用麦冬微凉之品,稍解其火势之烈也。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医林纂要》卷十: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黄耆2两,当归1两,人参3钱,川芎3钱,荆芥3分,益母草1钱,生地黄1钱,炮姜3分。

功能主治补血荣筋。主产后去血过多,气热血虚,肝筋缓弛,或乳少过服通乳之药,血不足于经脉而气虚,因儿之吮以下垂,则筋从所引而弛,致患乳悬证,两乳细小,下垂过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黄耆当归,此补血汤;人参宜大补中气;川芎以行血中之气;荆芥去血中风湿;益母草补肝和胃,燥湿行血;生地黄滋血而平热则筋自收,用当病情,难产后亦不忌;炮姜以和胃,亦以补肝。

摘录《医林纂要》卷十

辨证录》卷十二: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炒栀子3钱,枳壳5分,砂仁3粒,白术5钱,人参1钱,茯苓3钱,薄荷3钱。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主妇人怀抱忧郁,肝气不通,以致胎动不安,两胁闷痛,如子上悬。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闷痛除,2剂子悬定,3剂全安。去栀子多服数剂,尤妙。

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猜你喜欢

  • 参术地黄汤

    药方名称参术地黄汤处方人参2钱,熟地黄2钱,白术(蜜炙)2钱,当归1钱,川芎1钱,黄耆1钱,麦冬(去心)1钱,茯苓1钱,炙甘草5分,五味子15粒,陈皮4分。功能主治产后乳少,无以乳儿,以致母子俱瘦,饮

  • 大白再生丸

    药方名称大白再生丸处方阳起石(煨,浸酒酿)、生硫黄、南星(炮)、大附子(炮,去皮脐)等分。制法上为末,用蒸饼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小儿慢脾惊风,常似睡,四肢与口中气温,合睡露睛,或啼泣如鸦声。用法用

  • 二蛟散

    药方名称二蛟散处方芒消90克(锅内熔化,炒干为末)陈米(炒焦黄色,为末)制法上药和匀,再碾极细。功能主治主生冷恼怒伤脾,致胸膈不宽,小便不利,面目四肢浮肿。用法用量大人壮实者,每服9克;小儿十岁上下者

  • 理中安蛔汤

    药方名称理中安蛔汤处方人参中、白术中、干姜上、茯苓中、乌梅3个,花椒。制法加生姜,水煎服。如合丸药,用乌梅浸烂蒸熟,捣如泥,入前末药再捣如泥。功能主治温扶脾土,去虫。主蛔厥,手足冷而吐蛔。用法用量本方

  • 附子枳实丸

    药方名称附子枳实丸处方附子半两,枳实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留饮。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摘录《鸡峰》卷十三

  • 茯苓戎盐汤

    药方名称茯苓戎盐汤处方茯苓半斤,白术2两,戎盐(弹丸大)1枚。功能主治益肾健脾利湿。主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戎盐汤”。各家论述《沈注金匮要略》:夫湿热壅于膀胱则为淋,然伤腑未有

  • 活血调经汤

    药方名称活血调经汤处方当归1两,赤芍药1两,生地黄1两,川芎1两,生牛膝1两,广术(炒)1两,三棱1两,官桂1两,干漆(锉研,酒炒)1两,桃仁(去皮尖)1两,红花1两。功能主治妇人经候闭塞不通,渐成症

  • 桂蜡丸

    药方名称桂蜡丸处方桂(去粗皮)。制法上为末,熔黄蜡为丸。功能主治恶刺入肉。用法用量看疮大小,置疮内,湿纸3-5重搭盖,以火熁候药丸熔入肉,其刺自出。如无刺,即所伤者亦平也。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 甘露回天汤

    药方名称甘露回天汤别名甘露回天饮、回天甘露饮处方沙糖半酒杯。功能主治痘疮11-12日,当靥不靥,发热蒸蒸者。用法用量甘露回天饮(《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回天甘露饮(《顾氏医径》卷五)。摘录《寿世保元》

  • 鹿茸四斤圆

    药方名称鹿茸四斤圆处方肉苁蓉(酒浸)、天麻、鹿茸(燎去毛.酥炙)、菟丝子(酒浸通软.别研细)、熟地黄、牛膝(酒浸)、杜仲(酒浸)、木瓜干,各等分。炮制上为末,蜜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肝肾虚热淫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