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附子荜茇丸

附子荜茇丸

《鸡峰》卷十四:附子荜茇丸

药方名称附子荜茇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荜茇1两,干姜(炮)1两,良姜(锉)1两,丁香1两,吴茱萸(汤洗,焙)1两,肉桂(去皮)半两,山茱萸(去核,炒)半两,草豆蔻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蒸枣肉(去皮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御药院方》卷七:附子荜茇丸

药方名称附子荜茇丸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官桂(去皮)2两,大椒2两,良姜(细锉,炒)2两,阳起石(火烧1日)2两,川姜(炮裂)2两,厚朴生姜制)2两,白术(锉)2两,白茯苓(去皮)2两,赤石脂(火烧通红)2两,肉豆蔻(醋和面裹烧)1两半,荜茇1两,吴茱萸(汤洗1遍,炒)2两。

制法上各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气安血,大补冲任。主经虚月候不时,肠滑下痢频并。

用法用量方中荜茇吴茱萸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猜你喜欢

  • 调脾散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续易简方》:调脾散药方名称调脾散处方苍术(米泔浸1宿,冬浸2宿,锉,焙干,炒赤色,秤)8两,厚朴(去皮,姜汁炒)5两,甘草(炙)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脾胃少有不和。用法用量

  • 仙遗粮汤

    药方名称仙遗粮汤处方鲜土茯苓60克(洗净,木石臼内捣碎)当归生地防风木通薏仁各2.4克金银花黄连连翘各3克白术白鲜皮各2.1克 皂刺1.8克甘草1.2克 灯心20根功能主治治杨梅疮。用法用量上药先将土

  • 菊苗粥

    《遵生八笺》:菊苗粥药方名称菊苗粥处方甘菊新鲜嫩芽或幼苗 北粳米各50克冰糖适量制法将菊苗洗净切细,煎水取汁,约100克,入北粳米、冰糖,再加水400克,煮成稀薄粥。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降低血压。适用于

  • 大青汤

    《肘后备急方》卷二:大青汤药方名称大青汤别名大青四物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处方大青12克甘草阿胶各6克 豉5克功能主治主温毒发斑,或伤寒热病七八日,发汗不解,及吐下后热不除,下利不止者。用法用量

  • 保胎益母丸

    药方名称保胎益母丸处方益母草(上截)3两,香附米2两(童便制),熟地黄3两,归身3两,白芍3两(酒炒),川芎2两(酒洗),苏梗2两(忌鲤鱼),陈皮3两,炙草2两,白茯苓2两,白术2两,条芩2两(酒炒)

  • 增损乐令汤

    药方名称增损乐令汤处方黄耆人参橘皮当归桂心细辛前胡甘草(炙)茯苓麦门冬(去心)芍药各60克附子(炮,去皮、脐)熟地黄各30克半夏(汤洗)75克远志23克(去心)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治诸虚不足,小腹急

  • 八珍益母十全丸

    《古今医统》卷八十四:八珍益母十全丸药方名称八珍益母十全丸处方益母草240克(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阴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连穗叶,石臼杵捣筛,为极细末)人参(饭上蒸)白术(饭上蒸)白茯苓(饭

  • 鲫鱼丸

    《朱氏集验方》卷五:鲫鱼丸药方名称鲫鱼丸处方鲫鱼1斤。制法不去鳞肠,只于肚下近头处开一孔,入信石一块,重1钱,令深入在内,即以鱼入竹筒内,外以青蒿捣泥固济,候干,火煅竹筒通红,候冷,出泥取负,去烧不过

  • 大道固肠丸

    药方名称大道固肠丸处方阳起石(烧1日)1两,硫黄(水飞)1两,赤石脂(烧通红)1两,白矾(枯过)1两,肉豆蔻(醋面裹,烧熟为度)1两,白龙骨2两半,川乌头(炮,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木香半

  • 沉香顺气汤

    药方名称沉香顺气汤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1两,缩砂仁半两,川芎半两,人参半两,陈皮3钱,干姜3钱,半夏(切片,生姜汁和匀,焙干)半两,丁香3两,甘草3两,沉香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头风。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