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陟厘丸

陟厘丸

《千金》卷十五:陟厘丸

药方名称陟厘丸

处方水中陟厘5两,汉中木防己6两,紫石英3两,厚朴1两,陇西当归4两,黄连2两,三岁醇苦酒5升,上好豉3升。

制法上以苦酒2升渍防己令极润,出之,留苦酒;以利刀切防己,厚令1分,须厚薄均匀;将板瓦置炭火上,瓦上铺厚纸,防己放上炙,依次翻动,使其色槁燥;再渍入余苦酒中,又出之,放瓦上熬之,如此以熬尽苦酒为度,勿令火猛,徐徐熬令极燥,与前药各为末;以余2升苦酒渍豉1宿,明旦以瓦盆盛之,以1盆覆盖,上置土5升,蒸之,使土气通流,豉熟出之,于盆中研豉,以新布绞取浓汁,和诸药为丸,如水中鸡头子大,分置于囊中,悬令阴干,便以蜡密封,勿令见风尘。

功能主治百病,下痢及伤寒身热,头痛目赤,四肢烦疼不解;或医已吐下之,腹中虚烦,欲得冷饮,饮不能消,腹中急痛,温食则吐,乍热乍冷,状如温疟;或小便不利,气满呕逆,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平旦、昼、暮各1服,平旦以井华水送下,余时以水送下;初服药时,饮食宜少,药后食饮消,腹中调和者,可服1次;病愈者,则2-3日1服;病重未效者,可日服4-5次。

有风病,加防风1两;人虚羸,加石斛1两;宿有下痢,肠胃虚弱者,加太乙余粮2两半(取石中黄软香者);妇人产后疾,加硫黄2两;小便黄赤不利,加蒲黄1两。

注意忌热食、生鱼、猪肉、蒜、生菜、酒、辛物、诸肥腻难消食物。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陟厘生水中,蒙茸如发,而性甘温,能利水散邪,犹浮萍之利水发汗也;紫石英治心腹咳逆邪气;汉防己治风寒温疟,除邪利大小便;厚朴治中风伤寒头痛恶寒;当归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黄连治肠癖腹痛下利,皆《本经》主治。尤妙在苦酒酸收防己、香豉之性,以尽缓收之力。此方不特时师所昧,并不识陟厘为何物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圣惠》卷五十九:陟厘丸

药方名称陟厘丸

处方陟厘3两,吴矾3两,绿矾2两,白矾1两半,黄丹1两半,石灰3两,赤石脂1两半,白石脂1两半,定粉1两半。

制法上为末,入瓶子内烧,1复时取出,研令细,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大子。

功能主治肠滑,下肠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粥饮送下,晚食前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七十五:陟厘丸

药方名称陟厘丸

别名定神丸

处方陟厘3分,熟干地黄1两,人参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白龙骨3分,赤石脂3分,禹余粮3分(烧,醋淬7遍),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赤芍药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保胎,安定神思。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妊娠惊胎。

用法用量定神丸(《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猜你喜欢

  • 伤科紫金丹

    药方名称伤科紫金丹处方炙没药木香丁香枳壳延胡青皮血竭血余炭儿茶当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筋损骨断,瘀血凝结,下部重伤;及腰脚胁肋腿诸痛等属气滞血阻者。用法用量每服1

  • 四斤丸

    药方名称四斤丸别名虎骨四斤丸(《证治准绳·类方》卷四)、虎骨木瓜丸(《重订通俗伤寒论》)。处方宜州木瓜(去瓤)牛膝(去芦,锉)天麻(去芦,细锉)苁蓉(洗净,切,焙干)各500克附子(炮,去皮、脐)虎骨

  • 防葵散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防葵散药方名称防葵散处方防葵1两,木香5钱,柴胡半两,黄芩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伤寒汗下后,脐左有动气者。用法用量每次5钱,水煎服。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圣惠》卷四十八:

  • 巴戟熟地酒

    药方名称巴戟熟地酒处方巴戟天60g 熟地黄45g 狗杞子30g 制附子20g甘菊花60g 蜀椒30g 醇酒1500ml炮制1. 将上述6味药材一起捣为粗末,放入干净的器皿中;2. 倒入醇酒浸泡,密封;

  • 加味通关汤

    药方名称加味通关汤处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肉桂10克,熟附片10克,枳壳10克,升麻45克。功能主治温养少火,升清降浊。主邪热客于下焦,肾关开合无能,膀胱气化无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 油滚丸

    药方名称油滚丸处方五灵脂末3克雷丸末3克巴豆30个(去皮、膜,取霜)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滴水为丸,如芥子大。功能主治治小儿痰盛咳嗽。用法用量每服3~5丸,以水送下,临卧时服。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四

  • 荆防五积散

    药方名称荆防五积散处方苍术2钱(米泔浸透),荆芥1钱,防风1钱,陈皮1钱,厚朴(姜汁炒)8分,桔梗8分,枳壳(麸炒)8分,当归(酒洗)8分,干姜8分,白芍(酒炒)8分,茯苓8分,白芷7分,川芎7分,半

  • 参桂养荣丸

    药方名称参桂养荣丸处方潞党参2两,大熟地2两,远志肉1两,炒冬术2两,生白芍3两,陈皮2两,白茯苓2两,全当归2两,五味子1两,炙甘草2两,炙黄耆2两,肉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用大枣30枚,生姜1两,

  • 碧丹

    药方名称碧丹处方玉丹3分,百草霜半匙(研细),灯草灰(如瓦灰色)1厘,甘草末3匙,薄荷末2分(研极细),好冰片半分(多加尤妙)。制法再研匀,入小瓷罐,塞紧口,勿令出气。功能主治消痰清热,祛风解毒,开喉

  • 碧玉膏

    《疡医大全》卷七:碧玉膏药方名称碧玉膏处方蓖麻仁(去皮、尖,捣烂)杏仁(去皮,捣烂)各49粒铜绿81克(用水200毫升,将铜绿研细,投入水中,搅匀)片松香2.5千克(研细,筛过听用)制法用真麻油360